English

光谷生物城:中部崛起新跑道

2009-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李宏 魏妍芬 我有话说

8月30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生物城内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国药控股湖北物流中心项目同时开工。这是光谷打造生物技术“国家队”,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又一大手笔:研究院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六大支撑平台之―的技术支撑平台,首批26个研究团队同日签订入驻协议;物流中心总投资1.5亿元,将建设华中地区符合欧

美冷链稽核标准的最大冷库,日均吞吐能力1.6万件。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给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调研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时强调,“光谷要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围绕重大项目构建产业链,为高新区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光谷”缘何要建设“生物城”

武汉・中国光谷发展了9年,为何又要打造新的生物支柱产业?

9年来,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去年达25%左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作为国家6个“创世界一流”的试点高新区之一,光谷不能“一业独大”,更需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制高点。

毋庸置疑,生物产业是未来经济的主角。从2003年的8000万元到去年的4.5亿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销售收入一路飙升,但其支撑主要是无细胞白百破疫苗和狂犬疫苗两种产品。2008年初,东湖高新区委托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历时大半年,完成了《武汉中国光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光谷重立规划,发展“1+4”产业: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技术、节能与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研发与信息服务则是重要支撑。

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预感到生物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激活生命科学研发资源

武汉生命科学研发资源在全国具有特殊地位。在生物技术人才方面,武汉51位院士中,14位做光电,13位做生物。这些院士大多从事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材料、生物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创始人裘法祖院士,中国生物材料之父、国际生物材料专家卓仁禧院士等。

在生物技术科研项目上,湖北有一大批国家“863”、“973”重点项目,如武汉大学卓仁禧院士的药物缓释材料和基因转染载体材料,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微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的Bt生物杀虫剂,以及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转基因鱼等。

在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方面,湖北省有国家重点学科7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1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科研实力相当雄厚。

面对这一宝贵资源,东湖高新区怎么能置如此潜力巨大的生物产业而不顾呢?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认为,建设生物城意味着武汉继光电子领域的科研优势成功唤醒后,深厚的生命科学研发资源即将激活。

10年形成1000亿元生物产业

一个巨大的规划蓝图在记者眼前动了起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由4部分组成,除九峰创新基地外,还有九龙产业基地、关南医药基地、南湖农业基地,其核心区域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在产业布局上,优先发展以生物服务外包、生物制药为主的新兴产业,大力培育以中药现代化和生物农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医疗器械和化学药制剂为主的规模产业,超强布局以生物信息及生物能源为主的国际前沿先导产业。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加快推进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等生物产业的发展,加强这些领域新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其目标是将基地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产业化、生物农药与肥料、兽药及动物疫苗基地,使其成为中部最大的生物制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抗病毒药、儿科及肛肠用药基地以及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和现代中药创新基地。

2008年11月18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奠基,正式开工建设。奠基当日,有30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协议总投资20亿元。

目前,在东湖高新区已聚集生物企业150多家,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优势显著。今年1-2月,生物产业完成总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17.9%。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表示,基地的发展定位是经过5到10年,力争实现生物产业产值1300亿元,将光谷生物城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生物产业的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