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的心永远在高原

2009-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扶庚 我有话说
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的大山里,有一个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地方――什巴小学。几十年间,什巴小学原校长刘让贤每天在这里和五星红旗如影相随,和土家孩子们朝夕相伴,成为山乡教育的一面旗帜。

1956年,15岁的刘让贤随家人从天津移居青海,安家落户在互助县陶家寨。热情的土乡人民筹资送他

念完了初中。为回报土乡人民的恩情,刘让贤毕业之后留下来,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977年,他被派到离家20多里之外的什巴小学担任校长。

光秃秃的山顶上,几段残垣断壁围着几间破落不堪的教室;两面窗户没有一块玻璃,课桌也就是一排土台子;经过了解他还发现,很多一年级的学生不会数数,不会说汉语,连“老师”也不会叫。望着自己的学校和68名灰头土脸的孩子,刘让贤心里百感交集。第二天一早默默地下了山。有人说:“外乡人就是外乡人,来了半天就吓跑了!”但是天刚擦黑,坎坷的山路上就出现了身背行李卷、手拎干粮袋的刘让贤。从此,几十载寒来暑往,刘让贤吃力跋涉的身影就成了这山沟里一道永远的风景线。

为动员群众送子女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后,草草地用茶水就干粮填饱肚子,刘让贤就揣个手电筒,匆匆奔上山路。为了能使一名女孩子入学,刘让贤曾拉着村干部11次登门。经过他的努力,学校入学率从原来不足50%,很快就达到了100%。

学校条件艰苦,缺乏可供孩子们阅读的课外书。每次出去开会,刘让贤总惦记着这件事。有一回,在一个机关收发室里看见半本没人要的《人民画报》,他如获至宝。凡是有字有画的东西,都变成了他的教材。他用通俗浅近的话对孩子们讲:壹元人民币背面印的是万里长城,贰元的背面则是海南名胜“南天一柱”……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过去连个像样的会计都找不出的土族山村,如今也出了大学生、中专生,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了识文断字的人。许多从土乡走出去的学生面临困境,眼看就要失去升学深造的机会时,刘让贤总是及时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他先后资助了多少名家境贫寒的土族学生读书,一共花了多少钱,没人能说得清楚。

刘让贤的家离学校近30里地,每一次他都跋山涉水早早赶到学校,几十年来从没有迟到过。几十年里,刘让贤走了数万公里。多少年来,什巴小学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先后分来的38名老师走了32个,最长的干了两年半,最短的只呆了一学期,而他却成了永远的守望者。从他成为全省劳模到后来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省特级教师、十大杰出校长称号等,每一次获得大奖,人们就猜测,刘让贤功成名就,这回该下山了。但每一次人们都见他更执著地走在那条山路上。

优秀教师风采

岁月留痕,个子不高的刘让贤越发显得矮小,背也越来越驼,花白的头发日渐稀疏。但2003年退休后,身患多种疾病的刘让贤并没有停下跋涉的脚步,青藏高原莽莽苍苍的大山里依旧活跃着他旗帜一般的身影。他主动做起了“育人志愿者”,承担着互助城南小学的辅导员,创办《南小红领巾》小报,并作为县师德讲师团成员作专题报告。他更不会忘记自己青春和理想所系的什巴小学,每周或每两周去一次学校。还是近30里的山路,依然是身背五六公斤重的生活用品,忍受着腿部的疼痛,刘让贤继续一步一步用生命丈量大山,用心血浇灌烂漫的山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