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埃及感受斋月习俗的演变

2009-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毅 我有话说

时值一年一度的穆斯林斋月,每当凌晨两三点,位于大开罗吉萨省杜基区的记者站门前路上,就会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击鼓声,伴随着击鼓者召唤人们吃封斋饭的叫喊。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在阿拉伯语中有一个专门的称谓“鸡鸣时喊人吃封斋饭者”,其职业也被称为“30天职业”,即只有在斋月的30天中才有的职业,是斋月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据传,这一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埃及,而且在沙特和西亚其他一些的阿拉伯国家中都很盛行。叫喊者不仅有击鼓的,也有敲锣的。记者上世纪90年代曾在开罗工程师区居住多年,每到吃封斋饭之时,听到的便是锣声。据说在埃及农村,叫喊者还敲打住户大门,唤起睡梦中的人吃封斋饭。叫喊者从斋月开始直到斋月的最后一天会一直按时准点、风雨无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开斋节前夜,人们会向叫喊者提供一些节日礼物,包括钱、衣服、甜点、牛羊肉等。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9月阿拉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认为,教历9月是颁降《古兰经》经文之月,也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贵的月份。斋戒是每一位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大功课之一。伊斯兰教法规定:除病人、孕妇、喂奶的妇女、幼儿以及在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全体穆斯林均应全月斋戒。封斋从黎明起至日落,戒饮食,戒房事,戒丑行和秽语。穆斯林们认为,斋戒不仅是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还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情操高尚,心地善良,克制私欲,让人体会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和培养乐善好施的意识。前些年每到斋月,开罗大街小巷“慈善饭桌”星罗棋布,穷人和公务在身者可以免费享受“开斋饭”。近年来尽管开罗“慈善饭桌”大为减少,但开斋之时大街上派送饮料、食物的现象有增无减。无论有钱人还是穷人,大家都尽情享受着斋月的欢乐与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后,斋月中各种文艺节目和电视剧令人目不暇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做法早已成为历史。无论老少男女,埃及人普遍养成了熬夜的习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吃着斋月甜点,喝着阿拉伯咖啡,甚至通宵达旦。许多人认为,“鸡鸣时喊人吃封斋饭者”应下岗。“30天的职业”应该成为历史,因为那个时刻人们还在看电视,根本不再需要“叫醒”,不必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无论需要与否,还是应该让这种体现宗教文化的传统习俗延续下去,即使作为一种摆设也好,以免流失的文化再难回到人们的记忆中。“鸡鸣时喊人吃封斋饭者”的命运和“30天职业”面临的归宿,折射出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反映了“开斋饭”古老习俗的不断演变。

(本报开罗9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