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的好医生

2009-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日子将要数着过时,他会怎样选择余下的生活?张帮平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让事业与癌症赛跑。

这个答案是勇气和境界,也是以往生活态度的延续。

一个医生,他工作调动时百余群众自发送行

1990年,长春市卫生学校西医专业毕业的张帮平被分配到吉林省德

惠市达家沟镇卫生院,成了一名普通的医生。“厚德精医”从此成为他永远的座右铭。

一个冬天,张帮平刚刚下班回家,十二马架子村的村民马翔宇就敲响了家门,说最近一直胃疼。张帮平知道他是因为连去卫生院看病的钱都没有才上家里来的。初步诊断后张帮平认为是胃穿孔,建议他直接去市医院诊治。可马翔宇为难地将手伸进裤袋里,只拿出了一张5元的纸币。张帮平拉着马翔宇来到市医院。医生说再晚来20分钟人就没命了。马翔宇被推上了手术台,张帮平不仅垫上了医药费,还一直照顾到他的家属赶到医院。张帮平把救死扶伤看作是医生的天职。

2006年年底,德惠市对全市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公开选拔乡镇卫生院院长。张帮平以最高票当选为候选人。根据横向调配原则,当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是去基础条件较好的天台镇还是去处于停滞状态的布海镇时,张帮平选择了后者:“我就是想看看自己行不行。”

搬家那天张帮平没有告诉任何人。可当他打开家门的那一刻愣住了,家门口停着拖拉机、三轮子、摩托车,连老带小有近百人。看着大家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张帮平流泪了:“这是农民对我的最高评价。”

一个管理者,他将乡镇卫生院起死回生

2007年1月15日,第一次走进布海镇卫生院的大门,张帮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幢二层的“光杆楼”,没有设备甚至连一片药都没有,所有的人都已停薪放假。再看看账本,已经负债4万多元,职工每个月只有37%的财政拨款。

张帮平没有时间叹息。他先把在编人员请回来开会。他承诺,年底前让医院变样,给大家足额开出工资。他许诺做好两件事,一是保证职工吃上饭,一是保证让看病的老百姓不走。

在职工质疑的眼神里,张榜平开始了医院的“新生”。他自筹资金8万元开始整修卫生院,又到相关部门争取到部分医疗设备和必备药品。同时,他选派了3名年轻职工到省市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并通过协调院方免收了近万元的培训费。他的努力得到了镇党委的信任。党委书记李伟哲告诉他,政府虽然提供不了相关资金,但保证三到五年内报销医院所有费用。

2007年6月27日,布海镇卫生院正式恢复运营。首个月,张帮平就提前履行承诺给职工开了全额工资。“‘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是成功企业的经验之一,对医院同样适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所有员工的生日表,他在医院建立了职工小食堂,他开创先河为每名职工交付住房公积金,他在医院实行财政公开、每季度公布医院收支情况。他重组科室、合理分工,他根据季节发病规律送不同的医生去不同的医院进修,他聘请省里的专家每月定期到医院出诊并对职工培训。他的付出得到了全院职工的支持。

一年的时间,布海镇卫生院实现了营业额61万元,添置了现代医疗设备,并且实现了职工无上告、患者无纠纷,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个病人,他让事业与癌症赛跑

今年3月6日,一张诊断成了张帮平人生的分水岭――上面写着肺癌晚期。这个结论对于一个39岁的中年人来说实在有些残酷,可张帮平却读出了另一层含义:“别人的生命都是长乘宽,可我的人生从此就是宽乘长。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

8天的化疗让张帮平的体重从148斤降到了120斤,可回到家的第二天他就又做到了办公桌前。回到岗位的他继续思考着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每当有领导来看望他,他总是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人才,二是要政策,却只字不提自己的病。

如今的他已经走过了医生给他宣判的三个月的死期。他总拿自己来鼓励情绪不稳的病人。“我唯一的希望是别走在老妈的前面,因为老人家还不知道我得病呢。”说这话的他眼圈有些红。

现在,走进布海镇卫生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帮平亲手书写的“为人民服务”的牌匾。“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责任,是承诺。”张帮平道出了他对医生最纯粹的理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