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弘扬延安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

2009-09-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9月21日,革命圣地延安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中,老区人民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同志十分关心和爱护,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分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这

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充分展示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革命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21日,部分老同志代表与陕西省、延安市的代表进行了座谈。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图为老同志在延安火车站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本版图片均由廖文根摄

传承延安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陕西省劳动模范、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主任赵文忠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是带着白羊肚手巾,听着《东方红》的歌曲长大的。我二十几岁从部队复员后,怀揣200元复员费,凭着在部队练就的那股精神和劲头,拉起架子车,做起了小本生意,从延安一直做到西安。

90年代初,我逐步积累了20多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不得了,“赵二十万”的称号,传遍了我的家乡。后来,我在延安投资3.6亿元,建起了丽景花苑住宅小区,这在当时的延安开了先河,也激活和带动了整个延安的房地产市场。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我认为,自己能有今天,是延安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是党的政策给了我发展的机会,我要用这些钱来报答社会,报答家乡父老。

2002年,我投资68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一个占地40平方公里的林、草、牧、农示范基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04年,我又建起了良种牛繁育中心和秦川牛养殖基地。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带动12个村脱了贫,一万多人富了起来。这些年来,我先后为国家上缴利税上千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捐款2000多万元。公司被评为“全国商誉最佳民营企业”和“中国诚信企业经营示范单位”,我自己先后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退伍转业军人”、“中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

2004年,我开始筹划在北京建设“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在延安市委的重视和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无数次奔走和精心策划,2007年7月,我投资2800多万元建设的“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终于在北京市朝阳区落成了。展示中心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延安精神展”、“今日延安展”、“延安民俗展”、“北京知青在延安展”等4个展厅,36孔青砖窑洞,1个延安食府,1个演艺大厅,还仿建了我们延安标志性建筑――延安宝塔,展览免费对社会开放。为了充实和丰富展览内容,我不惜花巨资从社会上征集了宝贵文物,增强了展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除日常展览以外,我们展示中心还免费举办了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各类理论研讨活动50多次,文艺演出300多场。

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从开馆到现在,已经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的有老红军、老领导,有毛主席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有国家机关干部、军人和青年学生,还有外国友人,大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有的老领导在参观过程中流着热泪连连称赞说:“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办得太好了。”有关领导同志在参观展览后批示:“展示中心的建立,展示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今日延安的新成就,对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已被批准为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基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宣传教育基地。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传家宝,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更应该带头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我在弘扬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过程中,只是尽了应尽的责任,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但党和人民却给予我很高的荣誉,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今后,我将继续在延安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坚持科学发展,为弘扬延安精神、建设延安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重返革命圣地

弘扬延安精神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刘春槐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在这多喜临门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当年曾在延安生活过、战斗过的30多位老同志,一同重返延安、感受延安、追忆延安,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万分。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和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篇章。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这些老同志正值青春年华,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与成千上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一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延安,投身革命队伍,接受革命教育,学习革命本领。杨家岭、南泥湾,见证了我们与边区军民同训练、同战斗、同劳动的革命情谊;宝塔山下、延河岸边,留下了我们一代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共赴国难的奋斗足迹。正是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我们学文化、学军事、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不仅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世界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养成了一种坚定不移、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永不休止的革命品质。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就是从这里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成为中国革命的生力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延安是革命历史的教科书。勤劳勇敢的延安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正是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今天的条件同那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多少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非常怀念延安时期的难忘岁月,怀念延安的山山水水,怀念延安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这次重返延安的30多位老同志,都已是80甚至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看到延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旧貌换新颜,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振奋。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人民的事业伟大而艰巨,祖国的前程光明而美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依然豪情满怀,心忧天下。我们决心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到老,学到老,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携手共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建设好延安是对先辈最好的报答

延安市农业局团工委书记张静

我们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长大的年轻一代,人们习惯上称我们为“80后”。我们没有目睹过战火和硝烟,没有经历过“小米加步枪”的艰难,但枣园依在,杨家岭犹存,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我们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对曾经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的故事耳熟能详。

我们深知,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虽然只是大西北一个很小的城市,但她却是伟大的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是全国人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圣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战斗和生活了13个春秋,给我们延安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经过几代人的积淀和传承,延安精神日趋成熟,历久弥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是我们在建设新延安的征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半个多世纪以来,凡是在延安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的人,也都将延安精神融入了生命,无论走到哪里都让延安精神发扬光大。今天,前辈们重回延安,更让我们备受鼓舞。作为延安儿女,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延安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困扰我们祖祖辈辈温饱的穷日子一去不返,荒山秃岭如今全都披上了绿装,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低矮、破旧的土窑洞变成了幢幢高楼和整洁舒适的农家小院,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与外界的距离,丰富的矿产资源富了延安人民;赶牲灵的陕北人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画面中,白羊肚手巾也成为了舞台上的道具,嘹亮的陕北民歌唱响了大江南北。如今的延安山变绿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人也变富裕了!

2006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回延安同我们一起过大年。时隔两年,在全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的安塞县被确定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总书记再次回延安。总书记走乡村、看企业、进营房,亲切慰问老区干部群众,详细了解延安的发展状况。总书记亲切勉励我们延安人民,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牢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个延安儿女的心中,成为了我们向新目标迈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见证了延安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在安定繁荣的社会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开放的国际化环境中得到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明白这样美好的今天,是革命先辈们流血流汗换来的,我们只有把对革命先辈的感恩之心化作百倍的努力,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用我们的双手把延安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才是对先辈们最好的报答。

无论走到哪里,没有人不知道我的家乡,大家会说:延安是革命圣地。那一刻,我是自豪的!但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希望永远都只生活在延安的红色政治光环之下,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给延安和延安精神赋予新的生命和内涵。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今天的延安,关注延安的明天。

请前辈们放心,我们会用延安精神去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把我们的延安建设得更加美丽!这就是我们新一代延安青年的郑重承诺!

时刻不忘

入党誓言延安返乡老战士代表牛淑荣

我生于1927年,辽宁省营口市人。1948年7月在辽沈战役的隆隆炮声中,我和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起加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行列中去,在41军115师野战收容所工作。辽沈战役结束后又参加了恒宝战役、广西梧州剿匪工作,1955年转业在甘肃临洮31团军人服务社,1958年跟随转业的丈夫回到延安,一直在居委会做着群众工作,1999年退休。

今年是建党88周年。作为看着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老党员、老同志,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幸福,我感谢组织多年来对我们的细心照顾和深切关怀。今年又是祖国60岁的生日。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要永远记得他们,记得那些灵魂圣洁、舍生忘死的勇士们。

6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让中华民族挺起腰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沐浴过新中国的阳光,感受了新旧两重天的巨大变化,我们越来越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0年间,革命老区延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楼变高了,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这都是我们党领导的好,让广大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让牺牲战友的遗愿得到了实现。现在,虽然我们都已退休,享受着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着组织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但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仍要为党和社会做工作。虽然由于年龄、由于身体我们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身体力行,但可以在教育下一代等工作上发挥自己的余热。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为党、为社会、为子女分忧,也是再次为社会作贡献。

我们还要感谢党,感谢组织给予我们这次机会,让天南地北的战友聚集在一起,追忆往昔岁月,畅谈巨变。对此,我代表广大老同志向组织表示衷心感谢!

同志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山花更烂漫,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