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典中国•辉煌60年――区域经济篇

2009-09-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权威访谈

与时俱进的区域政策重在协调

――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王健

 

本报记者陈旭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数度变迁。从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战略政策,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政策,进而演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变化和区域经济格局的演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特色、最彰显活力的华彩篇章之一。

记者:区域经济发展中,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健:计划导向的均衡发展政策改善了工业空间布局。建国初期,工业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为了改变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更为了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央政府集中调动资源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一批大型重工业项目,改善了工业空间布局,东西部工业不平衡差明显下降。

记者:改革开放后,实施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政策有哪些特点?

王健: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指导下,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按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梯度推移的战略思路,并实施了对外开放、优惠政策、投资布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向东部区域倾斜的措施政策。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加快了东部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东部沿海开放地带和工业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最有活力最发达的区域;同时,各区域经济都得到了快于改革前的增长。然而,取得成绩伴随新问题的产生: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地方保护主义突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投资和建设现象严重等。

记者:自21世纪以来,在总结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和非均衡发展政策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四个区域各有侧重,国家是如何考虑的?

王健:区域分工与协调发展以明文规定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八五”计划中,“十七”大报告完善了区域协调战略政策体系: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市场为引导,促进了各有侧重、各具特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西部大开发侧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育发展有优势资源支撑的特色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侧重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原材料、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部地区崛起侧重依托已有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物流和商贸业,完善市场体系。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侧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促进加工贸易升级,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优化了区域经济格局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已经和正在谱写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篇章。

本版策划本报记者部

责任编辑王远芳陈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