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碧海浪尖履行使命 热血丹心报效国家

2009-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通讯员 肖双剑 刘小勇 我有话说

这里没有气派的门诊大楼,却有药品齐全的战备仓库;这里没有大医院雄厚的专家人才方阵,却有一批经过风浪洗礼、烈日暴晒、生死考验的海上卫士;这里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型医疗设备,却有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海上应急医疗分队预案。

位于三亚湾的驻琼解放军425医院,貌不惊人的外表下,隐藏着全院官兵出色履行海上卫

勤保障任务的佳绩:他们以140张床位完成了按照编制规定需500张床位的保障任务;他们在人员严重缺编的情况下承担着33个海军单位的4万多名官兵的医疗保障任务。5年来,从陆上到海上,从近海到远洋,他们一次次领命出征,先后出动海上医疗分队211批次,出色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实兵演练、远航新加坡、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欧洲四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及西沙、南沙医疗值班等各类卫勤保障任务,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今年3月,医疗队随海军某导弹驱逐舰赴巴基斯坦参加“和平―09”多国联合军演。就在演习的日子越来越近,官兵们严阵以待时,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庞医生,你赶快去看看,一名战士疼得快不行了。”一天,外科医生庞元龙正在给官兵送晕船药,卫生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庞元龙立即放下手中的药,带上急救药箱就往回跑。

只见这名战士蜷成一团,双手捂住腹部,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

“怎么回事?”庞元龙一边询问身边的战士,一边迅速检查战士的身体。“是这里疼吗?”庞元龙手指轻轻地一触到战士的右下腹,这名战士立即疼得大嚎起来。

“急性阑尾炎。”作为一名老外科医生,庞元龙凭经验立即作出了诊断。急性阑尾炎必须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否则很有可能转化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败血症,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

“必须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庞元龙转身对舰政委赖明华说。

“舰上缺少检验器材,万一不是急性阑尾炎怎么办?”一旁的卫生员提醒他。庞元龙一下愣住了。是啊,对于一个具有10多年临床经验的老外科医生来说,阑尾切除手术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手术。但再简单的手术,也要进行常规血液、血尿、B超等检查,否则不要说容易出现误诊,就算确诊了,如果凝血机制有问题,术后止不了血,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这个责任谁来负?

“先进行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再决定是否手术。”然而,经过一天的保守治疗和观察,战士的病情并没有稳定,反而不断加重。根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有大风。“必须在大风来临前手术,一切后果我来负责。”在病情分析会上,庞元龙下定决心。“庞医生,我们尊重科学,你认为必须做我们就做!”舰队政治部主任握着他的手紧紧不放。

庞医生带领舰上的两名随舰官兵紧急进行了术前准备,军官餐厅经过消毒就成了手术室,两张餐桌拼接在一起就成了手术台。手术器械、氧气、负压吸引器准备到位,备皮、插导尿管、打术前针、消毒……50分钟后,手术成功完成,简易的手术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项手术开创了我军作战舰艇在海外成功实施手术的先例。

2005年8月,海军某部一艘舰艇在公海海域机舱失火,舰上携带的燃油和弹药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425医院医疗队接到救援命令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在舰体倾斜,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的危险情景下,带队的院领导来不及多想,高喊着“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口号,带着队员从救生艇跃上了失事舰艇。他们拉着缆绳在舰上来回奔波,先后从死亡线上抢救了30多名受伤官兵的生命,没有造成一例死亡。整个救治行动,危险程度之高,抢救人员之多,开创了医院南海事故救援史上的先例,创造了海上应急救援的奇迹。2008年底,该院先后派出两批海上医疗队,随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的卫勤保障任务。8名医疗队员先后连续执行了第一、第二批护航编队的卫勤保障任务,医疗队员连续在海上执行任务243天,开创了我军医疗力量赴海外执行任务时间最长的纪录。

近五年来,425医院先后出动200多批近1500人次圆满完成我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等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开创了我军多项海上卫勤保障新纪录,实现了保障能力由近海向远洋延伸。它被军内外誉为“南海卫勤保障的先锋”、“海上生命救护的尖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