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需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2009-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依依 我有话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我切身感受最深的,就是科研体制的变化。

以前我们总是等题目,看国家交给我们什么任务。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急需一种金属材

料,而这种金属材料实验必须在高压高纯的氢气环境中进行。但是当时我国并不具备制备高压高纯度氢气环境做材料试验的能力,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承担了这个任务。试验过程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控制不好氢的浓度就容易引起爆炸。我们制氢从最原始的锌加稀盐酸的方法开始,发展到用储氢合金放在高压釜中获得高压高纯氢,进行试样充氢的实验,为了保证安全就把所里原来的花窖用钢筋水泥加固,全用防爆开关,再在房顶上安一个放气阀。说实话,每次充氢实验时,都会紧张得睡不着,后来就逐步改进和完善。

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后,国家划拨的科研经费逐年递减。原来我们常开玩笑说,老所长李薰先生到院部桌子拍一拍、棍子戳一戳,科研经费就来了。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多少让我们这些习惯计划经济体制的人感到无所适从。当时,很多研究机构片面地理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含义,简单地放科研人员个人下去办公司,导致研究力量分解涣散。我们所的同志经过研讨得出结论,金属所不能走这条路,必须依靠集体力量争取科研项目。我们陆续争取到了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世界银行的贷款,稳定了队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们知道国家一些重大项目都要完全依赖进口,觉得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军工领域,必须拓宽渠道,多和企业接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顶替进口,引领企业的发展。这才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2002年,我们以计算机模拟技术为突破口,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开发生产大型铸钢支承辊。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了,后来发展为“可视化铸锻技术”。如今,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船用曲轴、三峡水轮机转轮部分铸件、核电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关键部件的铸造和锻造,推动了我国铸锻业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在我的工作中也深切地体会到,虽然存在风险,但只有把科研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因为只有企业了解市场,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很多技术研发也必须有企业支持,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而对我们来讲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不断地学习,急企业之所急,才能解决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而能够满足国家需求,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讲述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报记者毕玉才整理)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