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缅美牵手尚需时日

2009-10-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志强 我有话说

最近几个月以来,美缅互动频繁,两国关系出现一些回暖迹象。其最主要的标志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了一系列对缅“新政策”的讲话,以及正在纽约出席联大会议的登盛总理成为14年来踏上美国本土的缅甸最高级别官员。登盛的纽约行源于美国对缅甸高官签证禁令的暂时解除。上述种种迹象是否意味着昔日敌对者间和谐牵手的

“蜜月之旅”从此开启?缅美关系冰释前嫌,一举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缅美关系的平顺发展尚需时日。

关于美国对缅政策松动或调整的原因,国务卿希拉里日前毫不隐晦地表示,“由于对缅甸的经济制裁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奥巴马政府将对这一政策予以调整,即在继续实施制裁的同时,与缅甸军人政权进行接触。”这是奥巴马政府尝试在古巴、伊朗、朝鲜以及欧洲反导系统问题上政策调整后,又一次“聪明外交”理念的调整。

希拉里的上述表态吸引了外界的广泛注意,美缅牵手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身在仰光有见地的观察人士和分析家敏锐地注意到了希拉里接下来代表奥巴马政府开出的“四项条件”,即“希望看到可信的民主改革、一个能对缅甸人民的需求作出反应的政府、立刻无条件释放政治犯以及与反对派和少数民族开展认真对话。”希拉里补充说,“我们认为,制裁作为我们政策的一部分,仍然很重要,但是制裁本身并没有产生缅甸人民希望看到的效果。”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现政府的态度显然丝毫没有服软,也没有立刻收回制裁的大棒,只是基于没有达到效果后的无奈调整。回头看一下这“四项条件”。在担任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全部要职的缅甸各级将军的眼中,又有哪一点是可以“不付出代价而轻易完成的任务”?又有哪一点中不是暗藏玄机,与缅甸现政府多年做法和理念格格不入?

缅甸总理登盛28日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指出,一些强大的国家长期以来利用经济制裁的手段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其目的在于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系统,但又完全不顾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种做法必须停止。

登盛又同时表示:“制裁没有道义的基础,它不但阻碍了缅甸人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构成了对缅甸内部民主事务的干涉。制裁惩罚手段的滥用是一种暴力行为,而不是推动人权和民主的合法工具。我们认为,西方国家现在针对缅甸所实施的制裁是不

公正的,完全是政治手段。缅甸要求它们立即停止。”他强调,缅甸目前在改善国内社会与经济条件、推进和平与稳定、向民主转型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如果没有制裁,这种进步会更大。

缅美最早的互动始于去年11月奥巴马胜选之际,缅政府鲜见地早早地在官方报纸中刊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贺词,递出第一棵橄榄枝,希望美国新政府调整对缅政策,从而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大选前后为缅甸赢得更为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实际上,美缅关系正常化中需克服的障碍还不仅如此,缅军人政府高层多年来对世界第一强权美国的疑虑、防范和不信任始终挥之不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