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2009-10-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10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进一步强调了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这一重要讲话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民族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人民生活状况是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富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幸福的交响乐章。中华民族相继实现的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就是民族命运和人民命运的历史性转变,是人民生活状况和国家发展程度的历史性飞跃。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广大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奴役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中国人民身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以及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人民受苦受难的总根源就在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于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民族独立解放是人民翻身解放的前提,只有推翻旧世界才能建立属于人民的新社会、新国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就是人民“翻身的日子”,人民的解放是新中国成立的根本意义和最高价值。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解放,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国家政权和文化的主人,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征程,开始了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新目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并及时提出了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但由于一个时期内党的工作指导方针失误,人民生活长期处于温饱不足的水平,农村贫困人口曾达到2.5亿。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使命,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新起点,我们党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人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推动了一场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新的伟大革命。事实上,如果人民生活不能真正摆脱贫困,人民的主体地位就难以完全体现,其幸福感也就难以强化持久,振兴中华就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人民富裕起来的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和发展要求紧密地衔接起来,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和中国人民齐奔小康、追求幸福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日益增长、没有止境的过程,总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和发展阶段中,在一定的具体条件和参照系之下,萌发新的憧憬,提出新的标准,进入新的层次。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人民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权益的需求,是历史进步的不竭动力。满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热情支持和倾情参与,根本就在于它是人民利益的新满足、人民幸福的新实现,是党的宗旨与人民要求、党的路线与人民意愿在新时期的高度统一。我们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不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准则。我们党清醒地意识到,以往满足人民需要的功绩,不能代替现在和将来的新使命;已经基本满足的人民的需要,不能代替还没有充分满足的那些人民的需要;过去没有成为人民迫切的需要,不等于现在和将来不会成为人民迫切的需要。正因如此,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使命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执政党不能卸下、不能终结的历史责任,是党永不改变的执政目标和不懈追求。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从我国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看,任务越繁重、矛盾越突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就越为重要和迫切。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占居优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同样体现在人民生活上,面临着压力和挑战。由于我国人口多、基础弱、人均资源少、现代化起步晚,我们不能把某些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作为自己的对比指数,但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体现。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迈进,也正在向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景象既是可望也是可及的。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民不仅要求快速发展,而且要求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利益分配的公正。因此,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满足人民利益需求的重大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利益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趋势,人民的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维权意识等逐步增强,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向高品位、高质量、个性化方向发展,心理关怀的需要更为突出。人民生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人民的利益需求同样体现在这些领域。这些逐步增长的利益需求推动着各领域的改革深化,促使着党和政府及时地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转化为各项事业的新进展。

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是由党和人民共同谱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开拓的道路,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道路。这条道路激发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鼓励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支持一切积极因素全力贡献。人民走在这条道路上,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充分发扬,主体价值充分实现,热情追求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党作为代表人民长期执政的党,以不断造福人民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利益攸关、共同奋斗,是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适应最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到新阶段,谱写了富民利民惠民的新篇章。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属于谁的根本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项权益要求,其中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的问题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等。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困难的时刻,党和政府坚定表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我们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价值准则,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让人民充分享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我们党密切关注人民利益的新发展新要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适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等。我们党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特别关心和扶助那些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群众的生活。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时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前安排灾后重建资金,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力争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党高度重视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尽快使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支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党和政府依法处置严重暴力犯罪分子,精心开展善后、救治、安抚、帮扶工作,做了大量艰苦努力,顺应了新疆各族人民要求团结、稳定、安全、秩序的强烈愿望。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建设状况与人民利益能否保障、能否实现、能否增进密切相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履行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迫切要求。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要求全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等。这些要求和措施反映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忠实履行宗旨使命、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是人民之福音、群众之期盼。“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不仅在以往开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已经得到有力证明,而且必将在未来无限美好的中国发展前景中,在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奋进,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执笔:颜晓峰、王一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