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009-10-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

发展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努力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资源保有量、自然环境承载量都是有限的。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努力实现自然环境的生态化,这是维持生态平衡,确保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自然环境的生态化,关键是要全面推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一方面要强化保护,加强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森林、草原等的保护,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强化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的治理,防治空气污染、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止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人居条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努力实现人居条件的生态化,在城市,一方面要加强市容市貌的整治,营造干净的市容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提高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品质。在农村,在推行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创建的同时,要着力整治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江西省鹰潭市通过采取垃圾处理“二加五”模式,探索低成本、易操作的农村垃圾治理新办法,使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是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就要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似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合理利用自然,发展生态经济

合理利用自然,就是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循环经济形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比如江西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就较好地处理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将生态系统可开发、可利用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将经济发展产生的更多财力用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吸引更多的外资进驻,形成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

发展生态工业是改变传统的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生态工业,就要加大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传统企业向高新企业转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为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发展生态工业,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就要实施清洁生产,做到节能减排,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自然生态的损害。近年来,鹰潭市坚持走创新型绿色“世界铜都”建设之路,在铜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三废”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单位能耗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世界铜行业先进水平,目前该市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78家,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近900亿元。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主要是指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业等方面的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就要着力研究开发生态技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进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陡坡地退耕还林,用生态技术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要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以及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中,让游客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发展生态旅游业,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开发。为此,要注意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容量和承载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如预约制、票价调节制、增设配套景点、拓展新旅游景点、增设多类型旅游项目等,减轻对旅游地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几年,鹰潭市按照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市区为主体,县(市)为两翼”的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开发本市特色生态旅游项目,主动做好龙虎山景区游客的承接工作,与龙虎山景区实现错位发展,互补互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时刻尊重自然,培育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至关重要。要教育和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科学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通过道德教育与法规约束,把人们尊重自然的意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的自觉行动。

首先,要十分重视生态道德建设。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好坏。生态道德直接影响着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可以有效促进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健全和完善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以生态道德来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切活动。要加强生态道德实践,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公民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其次,要十分重视生态法制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需要道德的力量,也需要法制的约束。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用政府的权威促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得到法律的保障。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尊严。要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引导人们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

(执笔:徐琳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