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属性

2009-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克利 罗仲尤 我有话说

理性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缺乏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就缺少灵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思想教育要“产生最佳效果”,就必须使“习惯的教导”和“理性的教导”协调一致。所谓“理性的教导”,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彰

显的理性属性。

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的不同以及文化、历史的差异,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各有不同,但理性特征是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着它的内容、方向和任务,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目标制订的关键要素。目标不科学,就难以体现国家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难以反映社会普遍价值取向,也不可能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阶级社会中的一项实践活动,统治阶级总是以本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去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而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交汇,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交往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我们越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越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引导人们实现从“小家”到“大家”、从个人到集体的跨越,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马克思明确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要说服人,就要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如果教育内容缺乏理论上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彻底性,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不能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那么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别,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如何克服这种落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能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不能对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的、准确的、及时的概括、解析和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就只会陷入就事论事、头痛医头的困境。科学安排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自我教育的基础。现实生活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脱离现实生活空谈理想信念,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运用科学的理论说服人、教育人,立足于把道理说清楚、说充分,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从被动认同向理性认同的转变。

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导向。思想政治工作靠真理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其成效如何,不仅仅取决于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工作方式是否理性。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介入人的精神世界。理性的实质是辩证的思维,空洞说教、方法简单、生硬灌输都是工作方式缺乏理性的表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缺乏理性,只会把好端端的道理变成毫无实际意义的教条。教育者应正确把握好求实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层次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广泛社会性与个人实践性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载体、新途径、新手段。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理性,并不意味着抛弃或拒绝教育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在动力、诱导、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积极情绪体验越深刻,认识和接受的积极性就越高。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障碍有时并不是认知的障碍,而是一些非理性因素的障碍,所以,必须积极培养、充分借助受教育者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体验,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大道理转化为受教育者所喜闻乐见的小道理、实道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属性的准确把握,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实际成效。理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在属性,实际运用中主要体现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前者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将人当作了工具化的存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本性,使超功利的精神追求不断淡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语)。价值理性是人对于思想价值、道德价值、政治价值的理性认识、范式建构和自觉追求,是社会的文化核心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根本的导向与控制作用。价值理性是以主体为中心的,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两个基本维度,主要包括人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注重人文关怀和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理性的集中体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为了维护、发展、完善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凸显人存在的意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价值理性为主导,充分发挥工具理性应有的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