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教材编者集体创作

2009-10-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梁海洋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见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使用至今,短短100字的课文,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文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被世人广为传诵。该文被网民称为“中国最经典的课文”。

本报8月22日第3版刊发《〈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是谁》一文,报道了江

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八一希望小学教师杨丽希望找到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一事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关注。不少热心人士纷纷提供线索,寻找过程一波三折。令人欣喜的是:课文插图作者于8月底找到,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蒋德舜先生;而关于课文作者,日前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早期编辑称,是当时教材编者集体创作的。

插图作者蒋德舜率先浮出水面

8月下旬,有消息传来:《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插图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蒋德舜先生。此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及蒋德舜先生处得以证实。

据蒋老回忆,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初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58年期间对教材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当时他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配了插图。

记者了解到,1927年出生的蒋德舜,9岁开始学画,少年时拜师于张大千入室弟子唐灏澜,先后受益于蒋兆和、邵晶坤、陆鸿年等诸多名师。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小学教材的编辑工作40多年里,为中小学教科书和《小学生字典》绘制了数以万计的文字插图和封面设计,其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抗日英雄王二小》《刘胡兰》《鸡毛信》等等,都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红色经典。这些精美的插图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深深地影响了数代新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谈及课文作者时,82岁高龄的蒋老经回忆后表示,当初文图工作是分开进行的,并不清楚作者是谁。但他同时认为,作者有可能是时任编辑,当时编辑也要采写课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早期编辑称集体创作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国庆前夕,瑞金市委宣传部组织了寻访小组进京赴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采访。

寻访小组成员梁素芳对记者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她查找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最早见于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该文编入教材第二册第36课,题目为《吃水不忘开井人》,课文文字格式采取了繁体字竖排,全文除标点外共77个字,比现在的课文100字还精短。该册课文都未署作者名,只在课本背面封面上写有编者是丁酉成、朱文叔、张翠英等。绘图者有孙全洁、蒋德舜等。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帮助下,寻访小组先后联系到参与新中国第一套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大纲制订及课文编采工作的刘永让和文以战。两位老师均称,《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当时教材编者集体创作的。

刘永让今年80岁,于1953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她说,解放初期,一些小学课文是从华东区、华北区等处教材改编而来,也有的是从当时报纸报道的内容编写过来的。时任社长叶圣陶亲自领导小学语文编辑室的工作。为让课文句句上口,叶老让人一遍一遍地读,一句一句地斟酌,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一篇课文从初稿到定稿,要修改10多遍。因此,一篇课文出来,不是某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结晶。

文以战今年85岁,于1954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他说,当时的课文,除了翻译苏联的文章外,都是集体创作的。编辑课文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由叶老提出意见,大家共同商讨,共同完成。他记得当时这篇课文叫《吃水不忘开井人》,上世纪60年代改为了《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集体创作的。人们在为找到这个答案而欣喜的同时,还是有许多悬念待解:如,当初是谁选定“红井”入选教材的?课文编者是哪些人?最早介绍“红井”的文章又是谁写的?寻找看似结束,似乎又远未结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