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巴扬琴声飞边疆:俄罗斯族

2009-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斌/撰文 吴力田 高腾/摄影 我有话说

俄罗斯族姑娘

在祖国西北角的塔城,有5条河流从这个城市穿过,如五根琴弦搭在绿色的琴身上。塔城有“五弦之都、千泉之城”的美名,又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里是我国俄罗斯族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

自19世纪俄罗斯族陆续迁入新疆等地,他们给当地带来了种、养殖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手工业、农业、牧业、养殖业技术。他们善于驾驶汽车,制皮革、修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各种家用品。居住农村的俄罗斯族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栽培优质水果、放蜂取蜜、改良牧畜、开展渔猎。俄罗斯族民居的建筑艺术也体现在教堂、学校、民宅、办公楼等地方,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和建筑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俄罗斯族的传统饮食独具风味,古谚语中说道:俄罗斯族是一生都伴随着馅饼(比罗什给)的。塔城的俄罗斯族馅饼不仅制作方法多样,在馅饼用料、形状等多方面也是异彩纷呈。同时,他们还喜欢制作一种叫“列巴”的烤制面包,最大的列巴厚度有30厘米左右,新鲜出炉的大列巴外层焦黄诱人,里面松软可口,芳香四溢、唇齿留香。“列巴”蘸上盐后献给客人是俄罗斯族迎接客人的礼节,以示祈福、吉祥、健康、平安。另外,俄罗斯族饮料“哥瓦斯”也值得一品,可别小看它颜色泛黄,略显浑浊,只要进入口中,立时清香怡人。不过,可千万别贪杯,因为如果没有海量,你难免就会醉意朦胧,倒地就睡。

俄罗斯族个个能歌善舞,人人会唱会跳。每到节假日,在塔城市任何一处俄罗斯族人的庄园里,男女老少几百人聚在一起。男人们喝着“沃得克”(白酒)聊天,女人们在一旁忙着化妆准备节目,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伴随着明快的舞曲,一群俄罗斯族姑娘一手拿头巾,一手插腰,便跳起头巾舞。待到热烈的巴拉莱卡(三弦琴)响起,欢快的“阿津诺什嗄”(踢踏舞)便把所有人带入忘我的境界。巴拉莱卡琴声越来越激烈,舞场上人越来越多,有人吹响口哨,有人和着节拍打着铁勺,几乎人人都在舞动,节奏强烈的踢踏声震响全场。

俄罗斯族对待婚姻十分重视。男女青年往往在相互认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恋爱,然后由男女双方家长出面在面包上放一撮盐,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如果姑娘不接面包则表示拒绝;如果姑娘接过面包并将面包亲手切开,就表示同意,之后双方家长则共同商定婚期,忙于准备嫁娶。

俄罗斯族的葬礼也十分讲究。死者必沐浴全身,穿戴整齐,停尸二三日,让亲友向死者告别,死者的亲属身穿黑色衣服为孝服,墓上树立十字架,上刻死者的姓名和出生年月。俄罗斯族大多信仰东正教,其节日与东正教有密切的关系,即圣诞节、复活节等。

2003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中,塔城市二工镇下卡浪古尔村被列为“俄罗斯族村寨”。该村中央有一处占地800余亩的天然树林,卡浪古河从林中穿过,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塔城市及周边县市居民夏季避暑胜地。

俄罗斯族为祖国边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正满怀豪情、与其他各族人民一起,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陈斌为新疆伊犁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塔城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

【链接: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其余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及北京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为15609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俄罗斯族使用俄罗斯语和俄文,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居住在我国的俄罗斯族也通用汉文和汉语。

新疆塔城市瓦洛佳・成一家

演奏巴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城红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