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南农大:重组获发展

2009-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年春 我有话说

解放后,根据政府指示,全国高等院校从1952年开始进行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于1952年11月10日成立华南农学院。

学校的成立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院书写校名,刘少奇、朱德、刘伯承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

视察并指导工作。

1955年,国务院任命丁颖为华南农学院院长。

丁颖是我国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丁颖是“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充分表现出一个又红又专的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华南农学院工作的十二年间,丁颖凭借其在国内的重要影响力,推动华南农学院稳步发展,并搭建了全国性的科研合作平台。1962年,在他的倡导下,华南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科院三方协作,成立了中国水稻生态研究室,并组织了全国十三个单位,南起海南岛,北至吉林省,设置十个试点进行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试验,开展起全国性的科研大协作。

丁颖不仅在学校建设上殚精竭虑,亲力亲为,更以其实际行动树立了“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在他的领导下,初创的华南农学院迈出了坚实的前进步伐:到“文化大革命”前,华南农学院的专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创建了植物病理、畜牧、兽医、昆虫等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专业,招生专业也从9个发展到16个。师资队伍从1954年的373人发展到60年代的600人左右;学生规模也从1952年的771人,发展到1962 年的3359 人。

此外,华南农学院还从全省大局出发,在1952年提出筹办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并于次年获得政务院和广东省政府同意并开始筹建,由当时的广东省农业厅王更生厅长和华南农学院丁颖院长等主持建立。现在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就是在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然而,从1958年开始,由于受到“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影响,华南农学院也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坎坷历程。1958年,华南农学院林学系扩建成立广东林学院,四年后广东林学院撤院,又重新成为华南农学院林学系。1964年,林学系与湖南林学院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1970年,华南农学院与中南林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直到1977年9月华南农学院才再度恢复校名。

迭经政治运动的冲击,与全国各高校相似,华南农学院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从“文革”开始,华南农学院停止招生4年。1970年起恢复招生,而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则在“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十年动乱,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凭着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坚定信念,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忠诚,对华南农学院的深厚感情,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保持校园的完整性,在师资、设备和校园等方面为今后华南农业大学的发展保存实力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给华农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学校也驶入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学校有7项成果、1个集体和1名个人获全国大奖。1979年11月,华南农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农业院校,实行农业部与广东省双重领导,以农业部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1984年7月3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华南农学院改制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胡守训任党委书记,卢永根任校长。华南农业大学从此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