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闻蛙声

2009-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晖 我有话说

去河内旅游,在还剑湖东侧的一爿形似土地庙的越南工艺品小商店内,看见一只精妙木蛙。这蛙大小正可一握,背涂青绿,腹抹土黄,由于所用油漆颜色十分自然,“通身皮肤”浑若天成。蛙的造型为蹲伏状,额角高耸,双目圆睁,炯炯有神;蛙嘴微张,肚腹滚圆,似正在悠闲鸣叫。而最奇的是,心灵手巧的工艺师在蛙背上还刻下

了一排棱角,人们只要用一根白木小鼓棰在这棱角上轻轻一敲,木蛙便会发出“咕咕咕……”的鸣叫。我向店主交了1.2万元越盾,买得了这只木蛙和一根鼓棰。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人的精神境界之宽广,真是没有穷尽,实在难以想象谨严、方正如司马君实者,也还有这样一份淡雅闲心,会用细致入微的白描笔触,将自己雨夜等客,久候不至时的岑寂、无聊、烦闷心态,摹写得如此清晰、逼真。而这诗的前两句,则更因传神绘出黄梅天的特有情景,使人过目难忘。作为在黄梅雨区长大的笔者,每当在意识中搜寻出这一诗联,心头便会迅速升腾起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味:我尽管始终生活在城市,但由于江淮地带多水,过去,邑内郊外,沼泽、池塘、田地、沟汊很多。幼时,对成群游动的蝌蚪和各种蹦跳的蛙类,实在没有少见;静聆蛙鸣,更是一种易得的享受;简直可以说,就是听着蛙声长大的。可是,随着旧城改造完结和城市拓建加快,城区的沟汊、池塘一块块填平了,商铺、写字楼一幢幢矗起了;城郊的田地、沼泽一片片消失了,工厂、别墅区一个个出现了……于是,“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生动场面,“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享受,渐渐便都成了美好的追忆。在城里,蛙类不再易见,蛙声更是绝闻。我们的生活环境确实越来越现代化了,但心间的自然诗意却越来越淡薄了,而缺乏自然诗意的人生,是多么的枯燥啊!

自越南归来,当我从旅行包内掏出木蛙时,只有16个多月大的女儿许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青皮黄腹的怪物吧,竟吓得连连往后躲。但看到我用鼓棰轻轻敲打蛙背,随着“咕咕咕……”的声音响起,可能是从中听出了善良的信息,她立即伸出白白胖胖的双手,将这刚刚还让她惊恐不已的“可怕之物”捧到了胸前,细心端详起来。很快,她又将木蛙放到了茶几上,接过我递给她的小鼓棰,模仿着我的动作,笨拙地在蛙背上敲了起来……起初,是一声一声断断续续的“咕……咕……咕……”;很快,这断续声便响成了一片。小女儿抬起头来,张着小嘴,向我露出了满脸灿烂的笑容,我也高兴得笑了……尽管这音响是来自匠人雕作的仿声妙品,但较之肉蛙发出的真声也实在毫不逊色。呵,在家里,我听到了一片蛙鸣――久违了,这诗意无限的天籁。

家里有了这只木蛙后,每晚敲打一阵蛙背,便成了小女儿入睡前必做的功课。是呀,这样善良、美妙的声音,确实是可堪催眠,可堪伴眠的。这不,当我在灯下记写这篇小文时,“咕咕咕……”的蛙鸣,又声声不息地传来,我的小女儿正趴在床上,边笑着,边起劲地用鼓棰敲着那蛙背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