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的机遇和挑战

2009-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昆 我有话说

记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建成,近期将在广西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否将突出自贸区的内容?

郭声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即将来临之际,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决心、有信心共

同把本届博览会办成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盛会,为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作出新的贡献。我们提出,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做到规格不减、层次不减、热度不减,以展示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相互合作、共克时艰,共同实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目标的坚定信心。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突出三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继续保持高规格。我们加强对东盟各国领导人和工商界领袖邀请力度,目前已有多位东盟国家领导人明确出席“两会”,中国国家领导人届时也将出席博览会开幕仪式,进一步凸显博览会作为多边外交舞台的政治作用和特点。此外,还有更多的中外部长级贵宾和工商界领袖也应邀出席“两会”。本届博览会主题国是老挝,将举办老中商业投资论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国活动,进一步体现互利共赢。

二是更加注重经贸合作成效。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建成,结合各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求,坚持把经贸合作成效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发挥和充分体现博览会作为国际性经贸盛会的优势和特点。为此,本届博览会通过延长展期、扩大规模、新增专题展等创新举措,着力增强“两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东盟各国和中外企业参展参会踊跃,参展企业2450家,比上届增长16.7%。总展位数4000个,比上届增长21.2%。其中东盟10国使用展位1168个,比上届增长1.2%,东盟国家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本届博览会除东盟10国外,还有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参会。在投资合作方面,结合自贸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更加突出“走出去”特色,会期还围绕自贸区,举办更多的商贸对接活动。

三是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本次博览会在原有基础上,突出海关、金融、农业领域合作,新增了农业专题展和金融服务展,举办十多个高层次论坛,将在推进贸易便利化和重点领域合作方面取得新的成果,为自贸区加快建成注入新活力。据了解,今年博览会农业专题展位就有600个,届时有来自各国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参展。同期还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高尔夫名人赛,“和谐南宁・欢乐绿城”大巡游等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总的来看,第六届博览会更富商机,更具实效,是促进互利共赢的盛会,是共享合作成果的盛会。

记者:您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五届成功举办,对自贸区的建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郭声琨:中国―东盟博览会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而生,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国际经贸盛会。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发展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崇高使命。

五年来,博览会围绕着自贸区建设进程,展示降税商品,落实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举办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还建立了数据库和商贸配对系统,为各国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便捷服务,使双方一大批企业得到了便利和实惠,将自贸区的投资贸易便利化从政府层面推进到了企业层面,成为自贸区建设的“加速器”。每届博览会都通过了一系列以《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命名的会议文件。在博览会框架下,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所以,我认为,博览会成功举办,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推动自贸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

记者: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同时,给广西自身发展带来了什么?

郭声琨:历史赋予我们重任,时代鞭策我们奋起。我们把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视为推动广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倍加振奋精神,倍加努力工作,惟恐辜负了国家对广西的信任和支持。通过成功举办五届博览会,广西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

博览会给广西带来了什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提升了广西的战略地位。通过连续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逐步形成,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枢纽和前沿地位更加显现,从一个边远省份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前沿,成为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二是博览会所形成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了广西的对外开放水平。2004年至2008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倍,东盟在广西的实际投资额增长了4.38倍,广西在东盟的协议投资额增长了26倍。三是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开阔了视野。每年我们都提出“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说,每届博览会的承办过程,都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练、工作方法的创新、精神力量的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自信,更加进取,更加奋发有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一起去迎接挑战,一起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记者:即将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又将会给广西带来什么发展机遇?

郭声琨:中国―东盟自贸区明年如期建成,对广西而言,本身是一次很好的促进对外开放的机遇。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站在前沿,就意味着视野更开阔,可以抢占更多的先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主要体现在:

第一,有利于广西扩大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今年1至8月,东盟继续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双边贸易额达到26.5亿美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关税减让以及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实现,将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有利于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广西已转变角色,把自己放在建设中国―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一大局来考虑。自贸区的建成,通过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必将有力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第三,有利于广西企业“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东盟已经成为广西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自贸区建成后,将使广西企业“走出去”获得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

第四,有利于广西加强和东盟、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国内省市的多领域开放合作。合作领域将从贸易、投资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

第五,有利于广西加强与东盟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态和社会事业开放合作,使广西与东盟的合作进入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时期。

记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广西带来的应该不仅是机遇,是不是还面临更多的挑战?

郭声琨:的确,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对广西来说,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给农产品带来冲击。这在今年广西的水果市场就有所反应。其次是东盟各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如果不积极地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广西在吸引外资上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此外,在与东盟合作方面,国内外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广西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自贸区的建成对我们如何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大局,服务中国―东盟自由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记者:面对机遇和挑战,广西如何应对?

郭声琨:通过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本身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自觉的参与者、积极的推动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也在积极谋划,为实现自身的大开放大发展而务实行动。

在当前,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提出要增加战略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务实合作、全面推进的原则,采取更新的举措、更新的服务、更新的务实合作方式,全面提高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机制化、常态化水平。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使之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发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标就是要使这个区域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以《规划》为蓝图,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仅为广西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为中国与东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合作,赢得更多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正在加紧实施当中。今日的北部湾风生水起、大潮涌动。从2008年5月至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一个功能齐全、完善的北部湾综合保税物流体系正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速成形。同时,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已加强了整合力度,整体竞争力大幅跃升,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八个重点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核电、轻工食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布局,总投资近五千亿元临海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

可以说,广西从未像今天这样处于多种重大机遇叠加的交汇点上,从未像今天这样越来越多地聚焦着国内外参与开放开发的热情目光,从未像今天这样可以赢得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必将成为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