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傅建伟:为中国黄酒吆喝

2009-10-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酒量连“麻雀”也不如的总经理

绍兴是一座飘逸着酒香的酒城,绍兴人喜欢黄酒,以善饮黄酒出名。

“绍兴飞出的麻雀也能喝二两酒!”每逢有人以这一俚语极言绍兴人的善饮时,最高兴的莫过于浙江省绍兴市古越龙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傅建伟。

然而作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黄酒分会理事长、中国最大的黄酒企业统帅,傅建伟却不善饮酒,他的酒量甚至还不及“绍兴麻雀”的水平。然而正是他,却使绍兴黄酒业风生水起,摆脱低迷,跨江南,越长江,过黄河,使酒香漫向全国,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依然逆势上扬,势头强健。

创新被冷落的黄酒

傅建伟1960年出生于绍兴,1977年考入同济大学工程机械系,毕业后就业于绍兴一纺织企业,26岁起即在一家纺织厂做厂长。1998年,一纸任命使他成为绍兴最大的黄酒企业的领军人物。

其时全国黄酒业在白酒、啤酒、葡萄酒的挤压下惨淡经营,全线低迷,销售持续下滑,前景堪忧。

傅建伟发现,啤酒、葡萄酒、黄酒三大古酒,独黄酒源自中国。黄酒的黄是黄河的“黄”,是炎黄子孙的“黄”!黄酒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可有些中国人却钟情国外的葡萄酒,中国黄酒备受冷落。黄酒业必须振兴,振兴就得创新!傅建伟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完成《黄酒的功能性组分的检测与研究》、《黄酒的保健功能研究》等课题,发现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降血压和降胆固醇活性肽及酚类和功能性低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揭开了黄酒的养生保健机理,引进冷冻、膜过滤等现代新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黄酒界的沉淀问题。

吆喝声中,绍兴黄酒漫向全国

“酒香还须勤吆喝!我要为中国黄酒吆喝,为绍兴黄酒吆喝,为古越龙山吆喝!”傅建伟说。

作为文人,傅建伟用手中的笔为黄酒吆喝,他在《中国酒》杂志上开出专栏,不喝酒的他,却写出一篇篇浸润着酒香的文字。绍兴人称喝酒为“咪”酒。一日,他在街头见一老人边吃花生米边饮黄酒,其悠闲畅快、怡情微薰的神态使他灵感忽至,顿时领悟了“咪”的神韵,于是《浅谈绍兴人的“咪”字》一文诞生了。

在机场,在车站,在会场,他常会灵感勃发,随手抓张纸――酒店的便笺、杂志的空白处、报纸的边角,迅速将空灵的思绪抓住,然后让思想再在脑海中发酵,待时敷衍成文。

就这样,不善饮酒的傅建伟不停地为黄酒吆喝,开专栏,写博客,出书,他的吆喝声中弥漫着酒香。吆喝声中,绍兴黄酒已跨长江,越黄河,进驻北方,漫向全国。

2008年,傅建伟从收藏热中获得启示,首创原酒交易,使黄酒作为藏品进入收藏界,黄酒因此成为收藏新宠;他还着手建立中国黄酒博物馆,举办开酿节、利用酒道表演等加强黄酒文化传播;他还与法国“卡慕酒庄”合作,不花一分钱进入对方在全球的3000多家免税专卖店,把黄酒打入法国、西班牙等42个国家和地区。

傅建伟执掌的古越龙山1998年销售额为5亿元,2008年已高达22亿元,企业总资产已逾40亿元。国际金融危机中,今年1-6月,“古越龙山”销售同比增长10.8%,主业黄酒出口创汇同比增长16.75%。

柔情似水的他,有时却刚烈如火

绍兴酒是“水的形态,火的性格”。傅建伟性柔似水,从不疾言厉色,脸上总充盈着酒样温和醇厚的笑。

然而柔情似水的他,有时却刚烈如火。

一次,与古越龙山集团结对的西部地区某领导到达绍兴,这位地方官员张口就要古越龙山给他们扶贫款3000万。傅认为,予鱼不若予渔,提出帮助该地区建一酒厂。但这位官员对建酒厂毫无兴趣,会谈至下午4点就不想谈了,问:“5点钟能否吃饭?”秘书还打听何处可桑拿。傅的酒性发作了:“败家子!尽糟蹋钱,我一分钱不给!”不管绍兴领导如何劝说,他拂手而去。

傅建伟执掌古越龙山后,一篇篇发文章,一部部出书。已出版《永远的古越龙山》、《朝花夕拾》、《沉醉绍兴酒》、《琥珀色的诱惑》、《岁月留痕》等近10部书,内容大都与酒有关。新著《沉醉酒乡》将出中、英、日文三种版本,今年10月此书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参加了法兰克福书会。他也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