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继续挖,还是不挖

2009-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史楠 杨永林 我有话说

10月19日,陕西临潼,来这里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络绎不绝。

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如今的兵马俑博物馆除了兵马俑坑之外,还多了些“宝贝”――从10月中旬开始,为纪念秦兵马俑发现35周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同时举办“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精华展”――这些文物,是兵马俑之外先后被“挖”出来的。“秦

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通常被简称为“兵马俑”,而今这个简称显得涵盖面小了。

秦俑馆里不仅仅看秦俑

一进秦始皇陵文物陈列厅,湖北来的观众汪先生眼睛就“不够用了”:以前只知道秦始皇陵有精锐剽悍的兵马俑,却不知道还有眼前这大腹便便、憨态可掬的百戏俑;以前只知道秦始皇陵修建历时数十年,用工70万,而亲眼看到修陵刑徒佩戴的刑具,才知道当时这些刑徒生活得多么悲惨。

这次精华展上,来自秦始皇陵园城垣、寝殿、兵马俑坑、石铠甲坑等处116件(组)文物,以点线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一睹秦始皇陵园内城垣基址、地面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陶窑遗址等重要遗迹风貌,其中一些文物系首次展出。“原来我只是来看兵马俑的,现在看了整个秦始皇陵的文物展,对兵马俑和整个皇陵都有了更深的印象。”汪先生说。

秦始皇陵精华展让众多前来参观兵马俑的观众大呼过瘾,但是人们可能不会注意到,这次精华展其实源自当天秦俑博物馆发生的另外一件大事――10月10日,在“秦兵马俑发现35周年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3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筹建中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徽发布。

从趋势看,秦俑馆里不仅仅看秦俑。

大遗址保护能否让遗址类博物馆活下去

长期以来,遗址类博物馆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怎样持久地活在公众的视线中。遗址类博物馆内,遗址无疑是核心,遗址能否保持持久的吸引力,是遗址博物馆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据了解,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英国的约克维京中心等遗址博物馆,自发现至今,遗址发掘工作一直有限度地进行,从而保持了遗址博物馆的活力。而国内一处著名的史前人类遗址,就是因为其遗址内容已经基本搞清,没有再提升的空间,虽然拥有学术意义和知名度俱高的珍贵展品,但是最终成为一座“停滞”的博物馆,对观众失去了持久吸引力。“博物馆特别是遗址博物馆,必须要有新东西,一个遗址博物馆如果静止在一个时间点上,它的东西再好,迟早也会败落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说。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遗址博物馆普遍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挖还是不挖”:停止挖掘,博物馆就没有新的收获,没有新收获就没有持续科研投入,即使有再重要的藏品,也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但是遗址资源有限,一旦发掘完,博物馆还是会衰落,况且出于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考虑,也不可能允许在遗址上随心所欲地发掘。

要挖,可是不能随便挖,遗址博物馆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有人说,大遗址保护为遗址博物馆提供了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有人反驳说,再广阔的地理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将大遗址片面理解为圈地,也一样会等来遗址枯竭的那一天。

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在规划中。

有专家表示,既然新展品不能天天有,那么通过新的视角进行已有资源的重新有机整合,仍然可以成为一种展品价值再开发的有效手段。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框架下,有机整合多个独立博物馆的做法,不失为另一种提升遗址博物馆考古科研、公共展示职能的有益尝试。实际上,在大遗址的框架内,通过有效整合原有的资源,通过建立大遗址范围内各个公共展示之间的新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博物馆的公共展示功能。这一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建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博物院地域内居民的安置、各独立博物馆联合后的权责划分、出土文物及遗址如何综合利用等。但是,正如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所说的那样,有关方面按照“一院多馆”的思路,“保护好秦兵马俑,建设好秦帝陵博物院”的努力还将继续。

大遗址保护催生秦陵博物院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汇集各博物馆、初具规模的秦始皇陵精华展只是开始,一个规划中的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内的规模庞大的博物院,正向人们走来。

35年前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被世人称为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但是专家告诉我们,史载秦始皇帝陵建造历时38年,用工70余万人次,陵内“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在截至目前确认的总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的秦始皇帝陵园内,考古人员发现大型地面建筑遗址10多处,大型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等600余座。名震天下的秦始皇兵马俑,只是陵园内一个陪葬坑出土的文物。

“从长远角度,从保护世界遗产的角度,我们认为,大遗址保护势在必行,应该有一个比秦俑博物馆更大的机构做陵区的各项工作。”吴永琪告诉记者。

所谓大遗址,指的是在我国考古学具有重大意义或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要地位的各类遗址,长城、大运河、殷墟、秦始皇陵等都属于此类。199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立秦始皇陵博物院的构想。2003年,“秦始皇陵遗址公园”获得国家批准,这项基于秦始皇帝陵园文物遗址全面保护规划的文保工程,首先以秦始皇陵2.13平方公里的内城和外围各要点为大遗址保护重点,内容涉及大环境治理、考古学调查研究、文物本体防护设施建设、文物本体保护及展示利用等。

随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规划的推进,一个整体展示秦朝风貌的公共展览体系也在酝酿。“目前我们计划有秦俑博物馆、石铠甲坑博物馆、马厩坑博物馆等多个独立博物馆,然后设立一个统一的机构,就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吴永琪介绍说,关于秦俑馆和博物院的关系,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学院和大学的关系。“这是一个真正由各个独立博物馆联合成立的博物院,目前国内这种类型的博物院只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建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思路,超越“挖”与“不挖”之争突出大遗址保护的思路,必将为遗址博物馆提供新的发展前景,令人热切期待。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35周年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30周年纪念大会日前在西安举行。大会回顾了秦兵马俑及博物馆开馆以来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的历程,并举办秦始皇陵园出土文物精华展,展示116件(组)文物。新华社记者冯国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