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住选拔、配备、评价这三个关键点

2009-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荣辉 我有话说

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理念,更要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的方法。根据自己在市县两级班子近20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选拔人才、配备班子、评价干部是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三个关键点。

广纳贤才,打造“人才高地”

干部的选拔应注重时宜、事宜、适宜,不同的时

代背景、不同的任务需求,需要不同的干部。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党中央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一历史背景、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来选拔领导干部。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到“五个一线”去培养选拔干部,即注重从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人民群众认可的干部,注重从招商引资一线培养选拔懂经济、善协调的干部,注重从城区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一线培养选拔懂业务、会操作的干部,注重从维稳信访一线培养选拔能破解急难险重问题的干部,注重从艰苦环境一线培养选拔苦干实干、在历练中成长起来的干部。

现在的干部中有几类人:有的敢做事但容易出事,有的会做事但不愿做事,有的好共事但不能做事。这些类型的干部都不是实现和推进科学发展所需要的。为此,应该按照有德、有才、有激情的“三有”标准来选人。因为,有德者好共事、不容易出事,有才者会做事、能做事,有激情者愿做事、敢做事。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于选拔干部的方式和程序作了系统的规范。如何才能做到中央提出的“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呢?我的理解,就是要坚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选求真务实的人。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避免和克服干部选拔工作中的“作秀”、形式主义、走过场等现象;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敢于真正不断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变“干部评干部”为“群众评干部”,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

合理搭配,发挥“集约效应”

认真分析目前领导班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有些问题的存在就是因为班子成员搭配不尽合理造成的。比如,有的班子党政“一把手”不团结、可能就有两人资历、能力、经历相当且性格都相对强势的原因;有的班子容易出现“小团体”和隐患,可能就有班子成员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原因;有的班子操作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偏弱,可能就有班子成员多数来自机关、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原因。这些问题要通过加强班子成员的党性锻炼和能力培养来解决;但同时,也应在配班子时就引起重视,通过科学搭配,来更好地实现班子的优化组合,发挥班子的“集约效应”。

首先配好“一把手”。选准一个好班长,往往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搞活一方新经济,推动一方新发展。因此,对“一把手”的配备必须慎之又慎、优中选优、强中配强。注重选配那些综合能力强、具备丰富经验的干部。尤其是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配备,除了要充分考虑个体能力因素,配备具有较强决策水平、市场经济运作水平、驾驭复杂局面水平的干部,还要充分考虑两者在性格脾气、过往经历、工作方式上的“相融性”。

做好“两个互补”。一方面,在学识、性格气质、经历阅历等主观素质上形成互补。合理搭配知识结构,根据班子成员不同的业务专长和智能优势实行科学组合;合理搭配性格气质结构,根据班子成员的性格特点、气质特性,实施交叉选配,使气质交融、性格协调;合理搭配成长经历结构,既要配备对破解急难险重难题有丰富经验的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也要配备具有较高学历、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另一方面,在年龄、性别、党派、本地异地等客观因素上形成互补。合理搭配年龄结构,用好不同年龄段的干部,采取梯次配备;合理搭配性别、党派结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女干部、民主党派和党外干部。合理搭配“本地”与“交流”干部结构,既要配备熟悉情况的本地干部,也要配备能带来外地发展经验的交流干部。

科学评价,形成有效激励

科学评价干部是激励干部的有效手段,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方面。有太多主客观因素在干扰和影响着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实用性,比如评价主体的认识水平问题、民主测评中的“拉票”问题、考察中难听到真话的问题,评价与使用时常脱节的问题等等。我们的责任是,尽最大可能排除干扰,以最大的努力做到科学评价。

评价干部一定要克服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的片面观点,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干部的主流。要看实效,不要只听汇报;要看公认,多数群众拥护才是好;要看一贯,综合干部一贯的表现,在几个岗位、不同时期的表现,不能只看一时一事。

评价干部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对干部的政绩做出考量。遇到被夸大了的“成绩”,我们要能挤出“水份”,去虚存实。在考核某些经济指标和效益时,尤其应当注意。在政绩考核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注重眼前,成绩容易显见;而有的同志注重基础,追求长效,成绩不易显见。考量政绩时既要和自身发展的历史比,又要与同地区、同条件的单位进行对应比较。

现在的干部考核、考察工作中,评价干部有过于笼统的倾向,考察鉴定材料也经常出现“千人一画”,很难把干部的个性特点准确地反映出来。我们必须改进和扭转这种不好的倾向,考核考察干部注重发现干部的个性特点,评价的语言尽量用“写实”的手法,有什么说什么,这样才能把干部的画像画清、画准、画像,才能为组织上使用干部、配备班子提供切实的依据,使评价结果的运用能有的放矢,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把有限的职务、岗位让给有谋事之能、干事之才、成事之力的人。

(作者系中共九江市委副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