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域高原播撒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2009-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温庆生 我有话说

2009年金秋之夜。首都北京,中国剧院。

激情奔放的歌声、优美动人的舞姿、高超强劲的鼓技……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在这里演出《雪域边关情》综艺晚会,把观众带进高原人民放歌新生活的欢乐场景中。

掌声如

潮。

走出灯火辉煌的中国剧院,人们由衷地赞叹: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不愧为雪域高原播撒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是18军文工团。

当年18军进藏,深知征途艰险的师政委阴法唐问先遣团团长郄晋武:“进藏,你最想带什么?我全力支持你。”

“文工团!”事实迅速证明了郄晋武的远见卓识。

西藏山高路险、严寒缺氧,18军文工团和各师文工队及各团宣传队一路讲故事、说快板、呼口号,成为鼓舞进藏部队士气的火炬、激励斗志的号角。

旧西藏贫穷落后封闭,农奴们没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不到百分之五;而即使这百分之五有文化的贵族、官员和中、上层喇嘛,也大多语言不通,不了解共产党和解放军。18军文工团每到一地就载歌载舞,用藏胞喜爱的歌舞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歌唱伟大祖国,歌唱军民一家、歌唱藏汉情谊,很快拉近了与藏族同胞的情感距离,使他们认识了解放军、亲近了共产党。18军文工团运用戏剧、歌舞、音乐、曲艺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新文化像泉水一样喷涌出来,荡涤着封建农奴制大地的污泥浊水,奠定了西藏整个社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

民主改革以后,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长期被禁锢、压抑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解放,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哟!”由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首先唱响的《共产党来了苦变甜》,道出了西藏人民的心声;随着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脚步,这首歌传遍雪域高原,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民主、文明、富裕新西藏的信念。

为了宣传群众、播撒先进文化,61年来,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爬雪山、趟激流、闯冰川、过沼泽,风餐露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劳动。

在海拔5000多米的昆木加、乃堆拉、无名湖等哨所演出,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演员跳昏倒了,吸点氧醒过来又接着跳;有时一天演出两三场,哪怕观众只有一两个,都做到走一线不漏一兵一民。

那年3月,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员在藏北那曲高原光着脚板跳反映劳动场面的舞蹈《阿谐》,突然大雪夹着冰雹漫天袭来,演员们坚持表演,感动得战士和牧民热泪盈眶,纷纷脱下大衣、皮袄铺在雪地上。

“越是艰苦险要的地方,越有感人的素材”,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创作人员打起背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感人的音乐短剧《风雪路上》,就是根据他们登上5000多米的詹娘舍哨所采访到的故事编成的。

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近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2004年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他们一举夺得特殊贡献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获32个奖项39块奖牌。2007年,他们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电视大赛,歌曲《藏族人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西藏人民说,我们是通过解放军了解共产党的,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就是一心为民的共产党的缩影。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中国”

――《一个妈妈的女儿》

“阿妈的思念哟,就随天上的白云,伴你去了远方,阿妈在酥油灯下把你想。”一曲《思念》,让我们回到雪域高原,酥油灯下,聆听藏族老阿妈对她的亲人――人民子弟兵的无尽思念。“无论你在何方,走得再远,走不出阿妈的思念。无论你在何方,阿妈的经筒,轻轻摇转,为你默默地祈祷……”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这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它穿越千百年的岁月,它一直珍藏在每个西藏人民的心中。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中国”――在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节目中,人们一次次地被这样的情感所打动。

狂风暴雪漫天肆虐,老阿妈与姑娘们是要去哪儿?“要上哨所,给战士们送去过年货。”她们说:“金珠玛米是藏家的救星,哨所的官兵是阿妈的亲人。背篓装满藏家的深情,雪山小路是圣洁的哈达,连接着我们的心。”

年轻的姑娘为何弓腰驼背,假装年迈的巴桑阿妈?为的只是让哨所的战士收下自己送来的酥油茶,她们唱:“银碗盛满鱼水深情,银碗盛满幸福吉祥,酥油茶呀喷喷香哟喂,捧给亲人金珠玛。”

……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节目,都是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在生活中的真实发现:三位藏族妇女坚持28年给哨所战士送菜,乌丝染成了白发,小姑娘变成了老阿妈,但始终不变的是汉藏一家、军民一家的深情厚谊。

记得吗?上世纪60年代,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编导李俊琛在基层部队看到一群藏族姑娘到营房帮助战士洗衣服,战士们不让,抱着衣服跑,姑娘们就跟在后面追。姑娘们边洗衣服边唱歌,节拍整齐,舞姿欢快。于是,一个经典的舞蹈诞生了。它就是《洗衣歌》。

记得吗?2004年,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编导达娃拉姆与牧区的藏族妇女同吃同住同劳动数月,真切感受到了新西藏妇女自信与昂扬的精神风貌。于是,又一精彩的舞蹈出现在舞台上,它叫《酥油飘香》。

记得吗?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词作者杨星火曾是一位18军的女战士,藏汉的手足情深已融入她的血液,如呼吸般自然。

记得吗?小品《桥》、《朝圣》、《巴桑阿妈》,歌曲《喊一声金珠玛》、《金色的牧歌》、《故乡情怀》……每一个灵感,都来自鲜活的生活,每一个节目,都记录着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年复一年,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播撒下的先进文化种籽,而今正在雪域高原开出最美的花――

一片苍茫的草原,一顶黑色的帐篷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路边的牧童见到解放军,会学着行一个军礼,尽管姿势并不标准;

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现场,一片由洁白的哈达组成的“海洋”波浪翻滚――那是藏族群众双手高举哈达,随着演出的音乐有节奏地晃动。烈日当头,但他们的双臂始终不曾放下……很多藏族群众不会汉语,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对共产党、对金珠玛的感谢,当文工团的节目代表他们的心情时,他们就会用幸福的笑容、欢快的掌声、激动的泪水来应和。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天路》

一群姑娘袅娜地进入舞台,陈旧黯淡的衣裙和一条大围巾将她们包裹得只露出眼睛。笨重的衣裙下,青春的气息不时散发;围巾的缝隙中,好奇的眼神总在探寻。忽然,汽笛长鸣,钢铁长龙带着外部世界的新鲜气息轰鸣而来。姑娘们先是胆怯,继而羞涩,但好奇使她们无法抵御,她们开始窃窃私语,她们开始逐渐试探,最终她们脱下旧衣衫,扔掉大围巾,打开心扉,放飞心情。于是,欢快的节奏中,满台旋转着亮丽的衣裙,跳跃着时代的活力。

曾几何时,西藏人民就像舞蹈《卓玛・卓玛》中的年轻姑娘一样,被陈旧束缚手脚,被围巾遮掩耳目,听不到、看不到外部世界。那是农奴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人为设置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

是共产党帮助西藏人民挣脱了桎梏心灵百年的枷锁,是解放军惊醒了雪域高原沉睡千年的山川。你看,川藏公路打通了;你看,兰西拉光缆架好了;你看,青藏铁路通车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一条带领西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的神奇“天路”铺起来了!

这真的是一条“天路”――建筑在世界屋脊、行走于彩云之巅;它又是一条通向富裕的“天路”,带来全国的物资和人才,把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支持实实在在地送进高原百姓的心里;

它哪里是一条条道路哟,它分明是一扇扇窗户,一扇扇像卓玛们一样的藏家姑娘们张望外界的窗户,从这里她们就能看到改革开放的脚步与节奏;

它又何止是一个个窗口哟,它分明是一次次脉动,跳动着西藏经济发展的脉搏,和着全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坚强而有力地跳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脉搏哟,它分明是一条条纽带,维系着藏族与汉族、与全国各少数民族兄弟之间的心灵契合,见证着56个兄弟在同一片蓝天下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

这条改革开放的天路啊,任何语汇都不足以完全描摹出它的神奇。

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藏族男歌手让桑巴旦特别爱唱那首《金色的牧歌》,“我在马背上快乐成长,最爱唱的歌是北京的金山上,党的光辉照耀草原,把我们牧人的心儿照亮。”这几乎就是他的人生写照。天生一副好嗓子的他,原本只是那曲地区一位贫困的牧人。可现在,他有了自己的房子,父母可以随时来住,弟弟在高等艺术院校就读,孩子与汉族孩子在同样的校园里戏嬉。与过去相比,这就是人间天堂的日子呀。他说,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给予的。所以不会汉语的他学会了两句话:“感谢共产党”!“共产党好!”他说,这是他们全家发自心底的声音。

把热辣辣的热巴鼓敲起来!

在激情奔放的鼓点中,欢快的歌声喷薄而出:“太阳是我们的父母,太阳就是共产党。只要跟着党,藏族人民的生活就越来越幸福!”

把火爆爆的青稞酒捧出来!

在酣畅淋漓的舞蹈中,灿烂的笑容绘成图画:“摘一片吉祥的云哟编织成哈达,捧一腔真诚的情谊浇灌格桑花。再把美好的祝愿,酿成青稞酒哟,献给亲人金珠玛。”

满场的掌声作证,这歌声不仅仅属于西藏,也属于全中国,甚至属于全世界。

歌声,飞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