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伊朗的两难“选择”

2009-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由美国、俄罗斯、法国、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参加的伊朗核项目对话,经过3天讨价还价,昨天在维也纳结束。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考虑各方关切的前提下,提出了一项折衷建议,并希望与会各方在本月23日前予以批准。他认为,假如与会各方能批准这一建议,将在相当程度上缓和国际社会对伊朗可能制造核武器的担忧,也可

缓和伊朗面临的制裁压力。

据与会代表透露,巴拉迪建议的核心是伊朗应在年内拿出其75%的低度浓缩铀来换取其所需要的浓度为20%的科研和医用浓缩铀。西方一直怀疑伊朗试图生产原子弹,估计伊朗已生产出1500公斤浓度不足5%的浓缩铀。一般认为,生产一枚核弹需要2000公斤低度浓缩铀。为阻止伊朗获得足够的低度浓缩铀,西方代表在会谈中提出,伊朗应在年内将其1200公斤低度浓缩铀送到俄罗斯提炼,由俄罗斯将纯度提高到19.7%之后,将有关材料送到法国,由法国将其加工成医学科研用的金属核燃料棒后再返回伊朗。这样,至少可暂时缓解对伊朗生产核武器的担忧。巴拉迪的建议,虽比西方代表提出的要价低了些,但基本符合“阻止伊朗获得足够低度浓缩铀”的思路,因而对与会的美、俄、法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迄今,伊朗科研所需的浓缩铀都从国际市场进口,每年的正常需求为150至300公斤。按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只要出于“和平利用”目的,各成员国均可申请购买相应浓度的核材料,有供应能力的成员国有供应义务。伊朗正是据此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申请,并表示如谈判失败,将开始新的铀浓缩活动。伊朗的初衷是直接购买,没想到供应国提出了“代加工”,使“购买”变成事实上的“交换”,即伊朗必须用自己的低度浓缩铀来换取国外的中低度浓缩铀。

这一局势的变化,使伊朗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若接受巴拉迪的建议,伊朗将失去75%的低度浓缩铀。虽说这些材料与生产原子弹所需的纯度为90%以上的核燃料尚有相当距离,但毕竟可视其为原子弹的原料,一旦失去,其走向核大国的道路必将更加漫长。若拒绝巴拉迪的建议,国际社会将更清楚地看到伊朗想发展核武器的真实意图。伊朗目前生产的低浓度核材料只能用于核发电,可伊朗迄今无一座核电站在运行,如不愿放弃其低度核材料,只能是另有隐情。伊朗方面认为,巴拉迪的建议对缓和西方对伊朗核项目的关注是“正确的”,但伊朗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这便不难看出伊朗的两难处境。

“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伊朗果真如所说的那样只要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那么现在倒是一个机会。一方面,国际社会通过加工伊朗的核材料,已经承认了伊朗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另一方面,伊朗如接受巴拉迪的建议,有可能推动安理会放松、甚至取消对伊朗的制裁,使伊朗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如果伊朗拒绝,那么其核野心将昭然如揭,必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和制裁。何去何从,人们期待着伊朗领导人作出明智的抉择。

(本报维也纳10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