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暖中的忧患

2009-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闻观察员 冯蕾 我有话说

李晓超的开场白意味深长――一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种子的发芽、盛开的春天,走过了不断成长的夏天。在一年后的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很明显,答案已在林林总总的向好数据中,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在普通百姓的真切感受中,在日益转暖的市场信心中。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依然划出一道坚定的“上行线”。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

宏观经济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经济的回升面明显扩大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也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增长势头明显,工业企业利润止降转升,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都在稳步上升。此外,在经受了北方主产区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后,今年夏粮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连续六年增产。而更为可喜的是,经济回升势头的增强给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保民生”得到了更为真实的体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短板”。“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近几个月来的焦点话题。过去,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而现在,风电、多晶硅等新兴领域的重复建设问题也开始凸显。产能过剩,压缩的是企业个体的盈利,长此以往则可能成为抑制整个行业乃至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顽疾。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的跟进和有效选择,同时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本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再次联合发文对钢铁、水泥、多晶硅、风电等行业重点调控――说明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紧迫性。

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蕴涵着巨大的历史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就是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机遇。而要抓住机遇就必须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如何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何更好地破解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如何摆脱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都是中国经济亟需破解的问题。

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而要真正转“危”为“机”,就必须时刻怀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疑是我们最终战胜这场危机的动力源泉。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既要充分肯定成绩,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把各方面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保八”目标的实现已无悬念。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无疑令世界刮目,给各国迎战危机增强了勇气与信心。但经济上行更需“忧患意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矛盾、把握矛盾、解决矛盾,实现科学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