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叶成荫果满枝

2009-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 我有话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最近,南通大学捷报频传:近期揭晓的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中,该校共获得23项项目,资助总金额达600余万元,涵盖了六个学科;该校还获得2009年度国家社科资金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共11项;顾晓松教授主持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程纯教授主持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被

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五年前,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南通大学,搭上了高校合并的末班车。彼时,人们对“1+1+1”是否大于3仍心存疑虑。仅仅5年的时间,南通大学用丰硕的成果消除了人们的疑虑,走上了一条跨越式的科学发展之路。

成功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努力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共识、明确的思路、制定的举措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合格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真正实践“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目标,该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建设与青年教师培训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等六大教学改革工程。同时,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加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从师资、设备、项目等方面为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南通大学,年轻教师受到了特殊的“眷顾”。2006年,一项主要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培育计划正式实施。校内科研项目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自然科学项目最低可获6000元科研经费资助。如果申请获得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还可获得相应比例的配套经费。此项目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热情。据初步统计,仅一年时间,年轻教师的立项数目就高达 200 个。

产学研合作靠的是共赢之路

“大学的活力在于它的创新性。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增强地方发展的核心能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囊团’,是学校的一贯宗旨,也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南通大学校长袁银男教授在解读该校快速发展的原因时说。

其实,南通大学的校企合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段时间,了解到国内电表市场占有率达70%的江苏林洋电子集团正在为困扰公司几年的“无线抄表系统”发愁,南通大学便主动找上门商量合作事宜,没想到被林洋电子一口回绝。但南通大学并没有因被拒之门外而转投他门,而是组织科研人员经过半年的刻苦攻关,研发出了“无线抄表系统”,并将之再次送到了林洋电子的负责人手中。经过专家鉴定,使用此系统将使成本缩减一半。林洋电子心悦诚服,之后的合作便顺理成章。2007年9月,“南通大学-林洋电子电能计量技术实验室”挂牌成立。两家单位互派人员做兼职教师、研究生导师和挂职专家,学校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优秀毕业生,企业也成为南通大学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和就业基地。

仅今年上半年,南通大学就先后与当地企业建立了55个“校企联盟”、81个产学研基地,派出科技顾问64名。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一些科技成果也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与海安威弘锻压机械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智能全液压模锻锤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南通大学紧扣南通城市的发展需要,通过科技攻关、培养人才等方式有力提升了城市层次;同时也在这种服务中寻觅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精神是“一个心脏与一身遗骨”的故事

学校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力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南通大学的普通教师往往不直接回答,而是动情地为你讲起这两个感人的故事。

其中一位是早年留学日本,学成后主动放弃国外优裕生活条件回校任教的黄竺如教授。晚年患有心脏病的黄老,生前曾多次向家人郑重交代要捐出自己的心脏,以便学生在当时简陋的医学条件下能够有临床实践的样本。后来,家人遵从他的意愿在他去世后将心脏捐献给了南通医学院;另一位是老一辈教育家夏元贞,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骨捐献给学校,在遗言中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学生抚摸着自己的骨架走进医学的殿堂”。如今,医学院的实验室里陈列着二老的心脏和骨架。凝视着流淌前辈殷殷期待的心脏与遗骨,瞻仰的师生们无不心潮澎湃。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才有了一系列独有的“南通大学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莫文隋”,闻名全国的“爱国奉献、勇攀高峰”南通医学院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十年不间断的“情系村小”行动;“随手的力量却托起了贫困孩子希望”的“多背一公斤”志愿者服务团;向西藏民族中学献爱心、传递爱之火炬达12年之久的爱心助教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