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6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9-10-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评论》编辑部等单位日前在湖北长阳召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6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围绕会议主题的学术发言与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黄曼君(华中师范大学)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社会政治、精神文化、个体审美三种范式的转换,表现

在文学史的编撰中,分别产生了意识形态化的、精神文化的、注重审美独立品格的个体化的三种类型的文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引起了修史与现代文学传统确立之间的关系问题,文学史的编写对于文学传统的阐释与定位,以及将这种阐释定位的知识化传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研究与学术体制的关系问题。周晓明(华中师范大学)认为,现当代文学研究越来越组织化,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西方组织偏重社会性,中国组织偏重政治性。随着“文革”的结束,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组织产生了一系列变动和调整,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现了“重新组织化”与“去组织化”这两大相互抵牾的基本趋势。组织化是双刃剑,高度或过度的组织化与学术研究的独立和自由的本质相违。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主张审美优先、文学本位的文学史写作,用现象学的方式,从作家作品的解读开始,不追求以某一种理论统摄当代文学史,而以一种散点扫描的方式,从多角度对当代文学进行整合,逐渐消解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模式。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指出,在日益商业化、制度化的学术环境中,我们应该秉承20世纪20、30年代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在文学研究中葆有一些诗性精神,对当前学术制度不能完全超脱,但是应该有所超越。

对各种文学研究类型的反思。陈继会(深圳大学)认为,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批评概念的嬗变必然引发文学观念与批评范式的变更。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认为,文学研究要与生活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将儿童文学向全社会推广,已成为新世纪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与发展走向。杨洪承(南京师范大学)认为,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是“现代文学史宏观把握的标杆”,它涉及作家群体动作方式和人事纠缠及其创作动向,关系着整体全局性的问题,典型地呈现文学研究史料基础和现象范式的特殊历史研究的个性。因此,要在史料和观念上重新作一些调整,在文学和文化上作一些整合,从真正意义上回归文学社团流派的本体世界,不能孤立地谈纯文学的群体或社会政治化的集团组织。

(张晋业余蔷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