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人至深的老兵传奇

2009-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丁临一 我有话说

读了党益民同志的报告文学《守望天山》(载《北京文学》2009年6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那种盘桓胸臆的滋味难以言表。概括地说,《守望天山》是小人物,大传奇;小故事,大主旨;真切质朴,意味深长。

《守望天山》讲述的是发生在当代的一个老兵为168位牺牲在天山筑路工

地上的烈士战友守墓24年的故事。30年前,为了巩固国防,建设边疆,战士陈俊贵所在部队(即现武警交通部队第二总队)奉命修筑天山公路。筑路10年间,这支部队战冰雪斗严寒,历经千辛万苦,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报效祖国、献身使命的革命英雄主义壮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数千名官兵受伤致残。陈俊贵就是在一次部队被暴风雪围困,跟随班长等四名战友去送信求援途中,因为班长和战友们坚持把最后一口馒头让给他才得以幸存的。在伤残复员后,陈俊贵却无法忘怀牺牲在天山筑路工地上的班长和战友们,终于毅然放弃了县城的工作,携带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默默地为班长和战友们守墓至今。我们看到,陈俊贵重返天山的时候,正是经商下海潮流几乎风靡全国的时候;陈俊贵孤寂艰难地守护在天山烈士陵园的年代,正是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年代。作品以“口述实录体”的讲述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普通的老兵24年来守望天山的生活场景与心路历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已经趋向多元的这样一个大格局下,陈俊贵的生活选择可谓极具传奇意味。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兵对于为国捐躯的战友们的孤独守护,可谓意味深长,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内在精神力量。

《守望天山》中对于老兵陈俊贵的形象刻画,可以说是寓崇高于质朴,既真实又深刻的。通过主人公的自述我们知道,陈俊贵最初参军入伍的直接动机并不远大高尚,仅仅只是和改变个人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艰苦卓绝的天山筑路过程中,在生与死的战斗洗礼考验中,在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的教育熏染中,陈俊贵顺理成章地一步步从普通的农民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成长为忘我的甘愿为完成使命、为守护英烈而献出一生的大写的人。作品中陈俊贵的妻子儿女的讲述、陈俊贵的战友们的讲述,颇多催人泪下的动人细节,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陈俊贵的形象。陈俊贵无怨无悔地重返天山,守护烈士,毫无疑问其情感出发点在于知恩感恩;但为了自己对战友的承诺,为了烈士的业绩与精神永远不被忘怀,他和妻子儿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苦守侯在天山上,他的独特而动人的生命轨迹,则淋漓尽致地显现出善良、坚韧、痴情和忠诚。应该说,这样没有高起点高调门大道理的小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反显出别具一格,分外感人;这样的老兵对于“天山精神”的追求与守候,正是深刻地张扬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永不褪色的战士本质。

我深信,《守望天山》为我们深情讲述的一个老兵的传奇故事,一定能够深深打动千千万万的当代读者;陈俊贵和他的战友们以青春和生命创造的“天山精神”,也一定能够作为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流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