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

2009-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非 陈红 我有话说

梯次管理发展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白村初中是孕育点和生长点。没有田征在白村初中的教学管理实践,就没有后来梯次管理理论在全县结出的硕果。

普通中学如何跃为“全县第一”

二十多年前,白村初中是蓝田县500余所学校中最普通的一个,和其他乡村中学一样破旧,教育质量

堪忧。因地处白鹿原,交通不便,鲜为人知,很难留住人才。白村富裕人家都把孩子送到不足一小时车程的省城西安读书,留在这里的大多是“差生”和念完初中就回家的乡村孩子。

1985年夏天,白村初中得了全县教学第一名!一个村办初中居然能赢得全县第一,这是怎么回事?县教育局一了解才知道,是年轻的白村初中教导主任田征,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教育管理方法――《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积分制》,实行量化管理产生的效果,于是很快邀请了县里各个学科带头人,进驻白村初中调查观摩。

现场听课让每个人都大吃一惊。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把较大一部分时间用来师生讨论,有的把讲授和练习结合在一起。田征的课堂教学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顺口溜、快板、演讲等,巧妙地和语文教学结合为一体,激情澎湃,生动有趣。

田征借鉴了日本质量控制理论专家石川馨教授的《日本的质量管理》,把模糊管理变成相对直观的管理,其中一条重要管理思想便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积分制”就是因此而生发出来的“量化管理”模式。“量化管理”是把教育方针政策、上级的教育规章以及对教师的常规要求,细分为德、识、能、绩、责、勤6个方面,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从而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梯次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田征担任蓝田县教育局副局长。为了形成一种整体评价体系和符合本县实际的管理模式,田征跑遍了全县的川、原、山、岭,努力思考如何激发全县中小学校管理活力,提高蓝田县教育整体素质。经过论证,很快在全县推行了《教育教学等级目标管理》,它是对白村初中“量化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在制度支撑下的“目标管理”模式,对全县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蓝田境内山岭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0%以上。办学水平差异大是教育发展一直面临的难题。2002年8月,田征担任蓝田县教育局局长。他针对当地办学条件的不平衡性、管理评价对象的差异性、管理评价思想的片面性、管理评价模式的低效性以及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性,率领教育局一班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实践,从创新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和实践模式入手,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在《教育教学等级目标管理》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梯次发展管理评价》,正式提出了“梯次发展教育”的概念,并构建起自己的理论系统。紧接着“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在全县范围探索推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梯次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梯次发展管理评价”体系的简称,其特质体现在“梯次”上。“梯次”既表现为一个静止状态的“物态化”概念,又表现为一个活动状态中的“生态化”概念。“梯次发展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量化管理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目标管理时期”、21世纪初的“梯次发展管理评价时期”,终于化蛹为蝶,在实践生成理论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它的始发地白村初中,虽然田征后来调离,但仍然连续25年保持“蓝田第一”。

我国的素质教育实践,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产生了许多新的实践和新的理念。蓝田“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的梯次发展教育理论,展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自主发展”,其价值核心是“面向人人、人人发展”。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实践模式主要表现为质量管理控制和工作评价机制。

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谁让每个人发展?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老师和家长,还可以是学生自己。这是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的教育。

怎样让每个人发展?就是要立足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尊重质量形成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以科学、能动的管理评价机制和模式来促进发展。

如何控制教育质量?梯次教育主要通过过程管理来控制。过程管理又主要体现在“梯次分类”和“梯次循进”模式上。“梯次分类”不是简单地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排队,而是尊重差异,分类施管,采取“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目的是让每个教育管理对象各尽所能、扬长补短,实施最佳组合,合作与竞争共生,体现公正管理,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更大发展。“梯次循进”通过四个环节来实现,即评定标基、研定标高、实施标管、审论标质。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周期性、层进性和无限性。比如给学生定合理目标,让不同梯次的学生跳一下就够得着。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作业分梯次,因人施教,因人施管,循序渐进,让学生不厌学,没有心理负担,从而乐学好学。对教师的管理也一样,要求校长对教师的情况了如指掌,使所有人的潜能发挥到一种理想状态。人尽其才,各展其能,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实现梯次管理目标。对学校的管理亦如此。教育局按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地缘条件等因素,实施最近组类管理评价,分类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进完成。

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评价?梯次教育的方式方法主要体现为“三维评价机制”。它一改过去平面单一、简单粗放的办法为科学的立体视觉的全方位评价。不只关注发展的绝对数量,更关注立体视觉的发展增量。意在综合评判管理评价对象客观现实发展――纵向看绝对发展增量,横向看相对发展增量,目标向看“最新发展区”发展增量。其中纵向管理评价将管理评价对象置于原本发展基础之上实施管理与评价,讲求“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解决“是否提高”的问题;横向管理评价指将管理评价对象置于较大范围相同层次之中实施管理与评价,讲求“提高基础上的发展”,解决“是否发展”的问题;目标向管理评价是将管理评价对象置于时代形势要求之中设定发展性指导目标实施管理评价,讲求“发展基础上的超越”,解决“是否超越”的问题。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管理评价的对象是谁?田征提出教育要坚持四个面对,即县教育局如何面对全县所有学校,县局与学校如何面对全体老师,老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教育。因为梯次发展教育不是长官意志、行政要求,而是通过被管理者的认同,反客为主,共同成为管理主体,更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局、学校、教师、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是评价的主体。对于学生,梯次教育不是要放弃70%那部分人,反而是更关注那部分人的发展。这一管理经验推广后,学生的学习快乐了,教师的教学灵活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了,整个区域教育发展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