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区域文化独创性和中华文明整体性的和谐结合

2009-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傅璇琮 我有话说

浙江省很早就重视本省文化名人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就出版有《浙江十大文化名人》。现在,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的多达102种的《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又与读者见面了,这样一整套系统记叙从东汉至20世纪本省文化名人的大规模传记丛书一出版即受到文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应该说是再自然不过了

我也是浙江人,与浙江文化界多有联系。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曾为好几种有关浙江文化、学术方面的著作撰写序言,如《浙江十大文化名人》、《浙籍文化名人评传(唐五代卷)》、《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浙江藏书史》、《浙东唐诗之路》、《天台山历代诗选》、《宁波市志》等。现在读起《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甚有深感,觉得这套书以文化代表性人物为重点,突出浙江省历史发展的地域特点、浙江文化的丰富内涵、浙江文明的历史成就,必将大大增进人们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了解和感情,加深和丰富人们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和中国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认识。

这套书从整体上说,有两大特点:一是全套102部,古代文化名人与20世纪文化名人各占51部,这就是不偏重于古代历史,而能从传统文化的研究来观照、探索现实问题。我们现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而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与促进经济繁荣与倡扬先进文化相结合。这套书的结构编制,对建立创新机制与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能起积极作用。二是立足于本省,从地域文化研究出发,进一步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内容。虽云浙江文化名人,实则培养他们的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他们的文化活动又有全国意义,他们多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中华文化研究,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整体风格;不研究地区文化的特点,也不可能对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准确的阐释与判断。因此我认为,这套书,可断言为区域文化独创性与中华文明整体性的和谐结合研究,有进一步扩展与深入的意义。

这套书,我已阅读了好几部,读后对此书又有开创勇气与求实作风相结合之感。各书撰写者,对传主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全面记叙、分析和评述,材料翔实,记叙准确,写作态度极为谨严。如文化巨人鲁迅,有关其传记已有27种,但据撰写者介绍,其史料“往往缺乏审慎的辨别和细致的考证”,于是这次写作时,尽量从第一手原始材料出发,并作新的分析与辨正,“要为鲁迅写一部信史”。书中确有好几处纠正一些传记史料的误失。又如卒于1977年的现当代名人章乃器,著者张学继在撰写时不仅查阅文字材料,还与章之两子、一侄联系,获得不少难得的材料。

各书除详叙其生平事迹外,又着重记述其文化业绩与贡献,并弘扬其体现的浙江人文精神。如吴昌硕,是晚清民国初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以诗、书、画、印四艺合一的整体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吴昌硕传》即以近代文化史(包括绘画史)沿革为经,以当时江南中心区域的浙西文化圈、浙派文化人等群体的活动为纬,详细勾勒出吴昌硕在20世纪前期的社会、文化变迁中的真实位置。又如《刘承干传》,详记刘承干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执著的文化追求,在浙江湖州南浔镇建立嘉业藏书楼,藏书有1.3万种,18万册,60万卷,还具体列表,按经史子集,记其所藏宋本、元本及刻本地志等书目,并具体记叙建国后向浙江省图书馆等捐赠藏书,又详述其与当时文化名士王国维、张元济、罗振玉、缪荃孙等学术交流,凸现刘承干于上世纪对文化典籍的保存、宣扬,传承浙江藏书史的优良传统。

各书记文化名人事迹,充分注意其文化活动特点。如明清之交的李渔,早期从事于诗文之作,中年后创作大量戏曲、小说。《李渔传》特别重视其市场经济观念,“卖文为生”。如他由家乡迁杭州后,即在附近的一些地方作市场调查,后撰写大量戏剧,有16种,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后在南京时,发现其剧作有大量盗版现象。为制止这一不正常情况,他一面在南京开设书铺,印刷其戏曲、小说精品,又交结友人,在苏州、扬州、杭州等地进行调查,采取多种办法,维护版权。确如著者万晴川在书中所说,“李渔有很强的版权意识,这在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可以说,他是我国最早具有强烈版权意识的作家”。这在一般文学史著作中是未有论及的。

就上所述,这套书确能进一步促进浙江文化历史特点的研究,并能与中华文化整体研究相结合,逐步引向深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