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洲研究:中国学术的“新边疆”

2009-1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鸿武 我有话说

学术与时代之关系历来复杂而紧密,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时代环境总会以某种或隐或显之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过程。

过去百年中国学术之成长与变革进程,深深地印刻着时代的痕迹。因为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复兴之紧迫,更因中华学术经世致用传统之影响,中国学术过去百年始终紧紧围绕着中华复兴与发展的当

下之需。摆脱落后、追求先进的时代紧迫感,使得中国现代学术的目光多紧盯那先进于我之国家民族,于是,“西洋学术”、“欧美文化”,及至“东洋维新”、“俄苏革命”,都曾以不同之方式进入中国学术核心地带,成过去百年中国学人热情关注、潜心研究、努力移植之重心。而对于遥远他乡那些看似与国家当下之复兴大业关涉不大的落后国家之学问领域,人们便一直关注不多,问津甚少。于是,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非洲研究便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世界中的一块清冷之地,一块仅供人们发挥想象力的遥远他乡。

而在西方学术界,非洲研究却已有二三百年的经营历史了。事实上,自19世纪以来,非洲研究在塑造西方学术现代形态、培植西方学术现代气质方面均扮演过某种特殊的角色。各种流行一时之理论、流派或话语,诸如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诸如发展研究、现代化理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世界体系论等等,都曾与非洲有过种种之关联,而在艺术领域,非洲更明显地刺激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风格再造与精神变革。当然在此过程中,西方也垄断了对非洲文明的话语权,构建了现代世界对非洲的认知模式与评价尺度。

不过,自从上世纪中期中非开启现代关系以来,特别是随着近年中非合作关系的全面提升,非洲研究似乎也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学术一片风景日丽的“新边疆”,一块彰显当代中国学术视野拓展、学术气质变化的新领域。今天,中国得以用自己的眼光来认知非洲,并有可能超越过往时代西方主导的非洲认知框架,重新来探究非洲文明的价值与意义。事实上,中非两大文明的当代交流,对中华民族在全球化之时代形成更开阔之文化视野,更包容之文明胸襟,更多样之艺术欣赏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非洲文明的天然品质,非洲艺术的本真美感,也有助于冲洗现代物质文明施加在我们心头的铅尘,让我们那被现代都市文明压迫而扭曲的精神生命重新伸展起来。

非洲大陆广阔无边,其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等发展要素方面的规模与结构,它在未来可供拓展的发展潜力、增长空间,都会具有全球性冲击与影响力。但当代非洲国家的发展进程实极为艰难,需克服解决之问题更错综复杂。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层面上看,非洲发展问题解决之时,也便是人类现代性发展历经磨难千曲百回而终成正果之时,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不能不是对人类之智慧、良知、合作精神与普世情怀的最大挑战与考验。因而在当代非洲国家艰难而复杂的发展进程中,必然孕育着更具挑战性与刺激性的人类知识与理论创新的巨大空间与机会。在此巨大的知识与理论的创新领域,当代中国学术应该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就此来说,非洲研究这一“学术新边疆”的开垦,对中国学术现代品质锻造――诸如全球视野拓展,主体意识觉醒、中国特色形成等等,当有特殊增益作用。如果将来的某一天,在那遥远落后的非洲内陆深处的某个村庄,在那贫穷闭塞的非洲热带雨林世界的某个小镇,我们也能发现有中国学者潜心研究的身影,我们也能发现有来自中国年轻学子在那里不计功利不畏艰辛地做着仅仅只是基于个人学术旨趣、知识好奇心的田野考察、异域文化研究,那时,我们或许就可以说,中国学术的自主意识与现代品格获得了更大的成长,有了值得世界给予更大尊重与敬意的品质了。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