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目标和未来

2009-1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阎峰 我有话说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创意产业的研究中,各界对“创意社会”(C reative Society)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关注不够。事实上,西方业界最知名的研究者,如英国的约翰・霍金斯(JohnHowkins)、美国的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Florida)、澳大利亚的约翰・哈特利(JohnHartley)等

都在著作中直接提出了“创意社会”的概念,对“创意社会”给予了高度重视。

佛罗里达强调,“创意的社会架构”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约翰・哈特利总结认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目标就是以“(全体)公民――(文化创意)消费者”为基础的“创意公民”社会,即“创意社会”。约翰・霍金斯2009年新提出了“创意生态”三大原则的观点,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需要自由、自由需要市场”。可以认为,“创意社会”本来就是创意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激励创意和认同创意价值,才能催生出创意产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因此,“创意社会”并非仅仅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理想,而同时具有产业经济学意义;而且,“创意社会”不仅仅是创意产业所需要的部分“社会条件”,而是一种完整的社会形态。佛罗里达早在2002年出版的《创意阶层的兴起》就批评说:“招徕更多厂商、成为另一个硅谷(矽谷),这些招式都没有用了”。因为一个地区如果缺少“创意的社会架构”(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reativity),就没有办法真正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如下,我们从创意产业兴起的历史渊源、创意经济的社会条件、“创意社会”为何及如何支持创意经济几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

创意产业的先行者澳大利亚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国家文化政策研究的重点概念“创意国家”(CreativeNation),随后新西兰提出了“创意新西兰”(C reative N ew Z ealand)。二者最初都是立足一种“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以“文化立国”――通过对文化价值的重视和推进,使国家获得一种重要的发展机遇。

在2001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中,英国的约翰・霍金斯提出,仅仅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应具有创意性,因为社会在创意化。到2002年,美国的理查德・佛罗里达出版了《创意阶层的兴起》;2005年,他又出版了《创意经济》一书,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创意社会”的主张,“因为哪里有创意,哪里就必定会有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所以,“今天,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一个国家动员、吸引和留住创造性人才的能力”。这种留住人才的能力,和独特的社会地理环境、生活氛围、政府政策之间有密切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3T”社会(“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也即“创意的社会架构”。

2007年,澳大利亚的约翰・哈特利详细地回顾前人观点,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创意社会”;他描述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创意集群(产出)到创意服务(投入),到创意公民(消费者),也即创意社会。

可见,如上研究贯穿了一个思想线索:社会趋于创意化,创意带来了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增长,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种“创意的社会架构”,离不开创意型社会。

创意经济的发展:必须基于“创意的社会架构”

2007年,英国举行系列活动,回顾和反思了10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首相布莱尔认为,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今天之所以能够存在与繁荣,得益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再思考的能力、创意的能力。

这里,提供了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思考角度:创意是人的才能;创意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创意能力的发展。佛罗里达的观察也是以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为基础的:传统观念认为,经济发展是由企业所带动的,“吸引企业或者建设工业园区就能促进地区的成长”;但是,这种观念被新的事实打破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创意人所带动的。他们喜欢住在多元化、包容力强、对新观念很开放的地方”。佛罗里达把这种现象称作“创意的地理学”。

霍普金斯2009年的新作《创意生态学》(Creative Ecologies),从早期聚焦“创意经济”,发展到了“创意生态”三大原则的说法,以及所谓的“E4模型”:ecology(生态)、energy (能量)、ethics(伦理)、economics(经济),也是把视角放在人的角度。他指出,在2000年到2015年,将有新的100万创意人才寻找第一份工作,而他们“去哪里以及为什么去那里”是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互联网提供了新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大大解放了人类的劳动形式,所以,创意性工作对自由渴求度更高,因此也就有必要对文化、教育、城市发展、市场、知识产权、国际化政策等进行全面的改造,为创意的心灵寻找空间。

可见,“创意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新的社会功能和结构,它能帮助和激励人们对创意的追求。

“创意社会”服务创意产业的路径:创造文化资本

英国在总结10年来的“创意社会”建设时指出,由政府和社会投入巨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但这种巨大的投入,并不可仅仅看重一种经济性投入,而是一种社会性投入。投入的角度是国民素质的提升。对此,约翰・霍金斯总结:传统经济生产关系是“以物为本”的,而当前创意经济生产力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对人的投入,就是法国的布尔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

在布尔迪厄看来,文化资本,包括了公众的文化素养(内化资本)、制度创造(制度资本)、以及直接的资金投入(具体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的落脚点,在于民众的素养的内化资本的培养。因此,“文化资本”强调教育,特别是教养、德行、人性的教育。而这恰恰是创意生发和创意产品消费的人性基础。通过有效的公民创意教育,为创意经济发展制造具有创意才能的生产力,又制造创意产品的消费者。生产与生产者、消费与消费者都走向“创意化”,这就是“创意社会”的本意。(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