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通重返苏南“第一方阵”

2009-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我有话说

这里是江苏唯一既靠江又临海的城市,有其他许多城市没有的优势: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同时具备建设大型海港和大型内河港的条件。但在过去,这些优势并未化为胜势。

如今,经过几年的奋起直追和跨越式发展,南通,这座滨海小城正如一艘巨轮,“加速度”驶向深蓝的海洋,它远方的目标是“出江入海的第

一桥头堡”、“沪苏通‘小金三角’中的有力一角”……

从“难通”到“通”:一江之隔成历史旧事

穿过近13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登上人工框围的太阳岛,LNG项目巨型储罐在骄阳下熠熠生辉,洋口港依港而建的四大现代化工业园区光彩夺目。这只是南通充满朝气的一个角落。

5年来,南通经济增幅持续上升,一直位居江苏和长三角前列,所辖6县(市)均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南通经济增速名列长三角城市首位……

上世纪80年代初,南通与苏、锡、常合称江苏“四小龙”,是一个人均工业产值超万元,人均国民收入超1000美元的中等城市。然而十年间,南通与苏南的落差陡增,1991年与苏州的差距已经扩大到418亿元。在南通人看来,长江成了一道天堑,阻碍了南通经济社会的发展,“遇水不通”成为南通的一个隐痛。

新世纪之交,南通人在危机中提出重返苏南“第一方阵”的构想并积极付诸实施。2008年,苏通大桥正式通车,从此,南通人不再怕“水”,而是以更智慧的视角审视自身资源。通过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全力打造大港口。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通人更加自如:如东沿海,217台风力发电机将来自太平洋的风转化为绿色能源;在启东,最大深度达1.2万米的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已经建成;美、英、法等国际大公司、大财团纷纷来到南通,共掘沿海开发之“金”。

“南通正迎来一个‘通’的时代,打造我国东部经济的增长极,而不是‘增长点’,南通有优势、有基础,更有责任。”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

从“怕”到“追”: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南通今天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离不开南通人的深刻反省与思想解放。”南通市市长丁大卫说。

南通人的思想解放从南通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可探究竟。在南通,民营经济被称作是“内生型经济”。今天,民营经济已经占到南通经济的70%~80%,全市个体工商户超过32万户,南通因此被称作是“江苏的小温州”。

“大家都知道南通的造船业发达,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民营经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外资和国资。”一位南通的造船老板告诉记者,南通最大的造船厂――熔盛造船就是民营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南通基本没什么影响,因为我们民营经济灵活,今年上半年全国50%以上的造船订单都在南通。”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南通的民营经济已呈全面开花之态势:民营工业形成20多个特色产业板块,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以全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的加工销售基地、全国15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全国9个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之一而闻名。

从“被放弃”到“重回归”:万紫千红才是春

今年70岁家住南通港村5组的胡荣璋老人,只要有空就会和老朋友拿着免费的公交卡,坐上公交车到市里走走看看。“现在市里的公园都免费了,出去散散心挺好!”

与老人的喜悦相呼应的是南通市连续几年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去年,已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南通从过去的被苏南放弃到现在重新回归大家庭,折射了城市的变迁与进步。但一花独放不是春,南通的理想是经济建设‘满场彩’、生态建设‘满眼绿’、文明建设‘满堂红’。”谈到南通的发展,罗一民很动情。

正是在这一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南通在城市规划中首先将不允许开发的地区确定下来,同时对化工区的布局和搭配作出严格的规定。最近,又回收对海岸线资源利用的审批权,在使用强度、投入产出、环境保护方面都设立相关的门槛。于是,南通有了让人心旷神怡的满眼绿,而南通的江海风韵更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深沉的内涵与厚重的文化。

难怪南通有长达六公里的“廉政文化一条街”。在这条街道上,雕刻着南通古今著名人物的清源广场、讲述南通传奇故事的正义亭、处处给人警醒的廉石苑和明镜台,让人过目难忘。南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全国首届航空运动会、江苏省第五届园艺博览会、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都在这座城市举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