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干打垒”到“新概念”

2009-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声 我有话说

伴随空军现代化步伐,60年的机场营房建设,从临战状态的土跑道、干打垒营房,已跨越进以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现代新概念营房为标准的第4代军营。

从“零”起步

新中国成立伊始,空军机场营房建设“从零起步”,直至1953年,空军机场营房工作基本上都是接收、管理和利用

国民党及日伪军留下的老旧机场,同时在东北、华东地区新建一批开办航校急需的机场和战备防御机场,并着手建设和管理固定的军营,为空军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空军机场营房保障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许多部队走出山沟,住进楼房;营以下部队住房整治和院校、科研用房建设,成为工作重点,空军开始有计划、周期性建设制式营房。

进入新世纪,中央军委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总体目标,空军开始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突出军事斗争机场营房准备。

迎来“黄金岁月”

近年来,空军战备工程建设迎来“黄金岁月”。尤其“九五”以来,以建设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为重心,按照“急用先建、确保作战,分类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容得下、防得住、供得上、指挥灵”目标,加快了战场设施改造步伐,其中,某雷达阵地和某新机场两项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同时,机场营房系统从系统规划起步,围绕增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机营保障能力,研究提出相关思路和措施。目前,空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机场营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从基本保障到科学保障的跨越。更为重要的是,机场营房系统的标准研编和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实现由“分散”向“集成”,由“条块”向“体系”的跨越。机场营房全面落实“科技强军”的指导思想和“科技兴机营”的发展战略,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空军工程建设水平和工程质量,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取得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其中,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3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13项获优秀勘察和优秀设计奖。

实现历史性跨越

截至目前,空军基层部队营房建设已历经4次升级换代,实现了由传统型、分散型向统一规划、建制推进、系统发展的跨越。从地窝子、土坯房,到干打垒、简易房,再到基本配套的制式营房,到正在建设的现代化新概念营房。

新世纪以来,机场营房坚持以空地勤和解决基层部队急难问题为重点,统筹解决部队战备必需、生活急需、发展所需的机营保障问题。航空兵部队空勤宿舍全部达到两人一间或四人三间带卫生间标准,85%以上的地勤宿舍整修一新,95%的地面部队消除危房、建成一大批“规模适度、平战结合、信息智能、生态和谐”的新一代营房。

空军各级机场营房部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立足自身实际,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科学管理,狠抓落实,逐步形成营区房地产正规化管理、军用土地资源管理两大体系。目前,空军近400个团以上单位营区达到正规化管理标准,军用土地竞价转让方式全面落实,研制成功并在业务系统推广《空军机场营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走上房地产管理的精细化轨道,使营区房地产正规化管理迈上法制化时代,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同时,空军完成300余项军事特种污染源治理及60余项水污染治理工程,三荒造林150余万亩,实现由一般绿化向园林式绿化、由绿色营区向生态环保型营区的跨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