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徐州:“兵家必争之地”的文化寻根之旅

2009-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我有话说
有一座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被人们定性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外人眼中,它崇尚武力、争强好胜,似乎没什么文化底蕴;但其实这座城市对文化的追寻从未停歇。尤其是近几年,该市花大气力为市民建设文化设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文化普惠于民。这就是古城徐州,一个正在崛起的文明之城。

书画徐州

:用艺术浸润城市文化

11月21日,寒风萧瑟中,徐州云龙湖畔的美术馆内却温暖如春。当已年过九旬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女士向徐州的父老乡亲们问好时,全场掌声雷动……

这是中国(徐州)第三届李可染艺术节的活动现场。这次活动既有李可染先生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同时也举办了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师生画展等艺术作品展览,以及首届中国(徐州)画廊博览会。齐、黄、李三位大师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多达60多幅,这让参观的市民直呼“过足了瘾”。与此活动相得益彰的是为期三天的“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这是整个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首次举办如此高层次的活动。

从2005年,徐州开始建设“书画城市”。徐州书画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享誉中外的大师朱德群、李可染、王子云,还是至今活跃在美术殿堂的“中间层力量”的代表人物张立辰、郭公达等,都是从徐州走出去的书画大家。2008年中国书协命名徐州市为首批“中国书法名城”。

“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表现在经济指标上,更体现在全体市民的素养上,用艺术浸润城市,让整个城市的人们心灵变美,这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李可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李可染艺术馆新馆落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充满现代感与艺术韵味的徐州美术馆开门迎客,被誉为“开放的城市客厅”。

温情徐州:在豪爽中注入柔性文化

徐州素称“兵家必争之地”,根由就在于地理方位的不南不北、倚东朝西、形势险峻且可进可退,因此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常以争夺徐州而论成败。从楚汉战争,到淮海战役,无数战例对“得徐州者得天下”作过验证。

自古列九州的徐州文化资源其实相当丰富,对此,易中天在徐州演讲时有过精彩评论:“不知有多少血性男儿在这里横刀立马,挥戈上阵,与守城之军或来犯之敌一决雌雄。所以这类城市往往有一种豪迈之气或强悍之风。”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尚武之风,徐州的城市性格往往受人诟病,“徐州人没什么文化内涵。”关于徐州人的好斗,外界有很多评论,如“宁听苏州人相骂,不听徐州人说话”,“好的时候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好的时候在朋友两肋插一刀”等。

但如今这种强悍之风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走在徐州,发现人与人之间变得谦和、礼让。这与六年前掀起的“温情徐州”密不可分。2003年5月,“非典”肆虐,丰县籍民工张先俊回乡途中咳嗽、发烧,怀疑自己得了“非典”。为避免传染乡亲,他到了村头却没进村,大声喊来妻子和父母,隔着池塘嘱咐妻子照顾好家人,并遥遥向父母磕了一个头,然后自己去医院隔离观察。之后,关于一场徐州精神的大讨论在全市展开,“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迅速深入人心,并日益成为市民的自觉意识和人格追求。

文化徐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触摸文化

“徐州人变了,变得有文化了!”这是再来徐州的外地人的切身感受。

“文化的感觉首先来自可以触摸着的实体,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文化成果,政府下了不少功夫。”徐州市代市长张敬华告诉记者,在今年开工的82项重点工程中,涉及到文化的项目高达22项,其中有占地1700亩的龟山民间博物馆、耗资两亿元的“古运河畔第一古镇”窑湾古镇的修复……

打好文化牌,是徐州市政府的自觉追求。以苏轼文化为例,十几年来,徐州市相继投入12亿元打造苏轼文化景区。目前,徐州已成为全国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苏轼旅游文化城。其中,依托苏轼“若引丁溏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徐州亦俨若杭州”的愿望而建的云龙湖山水景区已成为徐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政府为文化搭好台,唱戏的主角是普通的市民。在徐州户部山状元街上,有一家闻名全国的书院――彭城书院。2007年初,这家由徐州民间组织的书院对市民免费开讲座,并举行文学笔会、远足游历、诗歌吟诵等文化活动。无论是带有禅宗韵味的《一花一世界》《寂寞庄子》,还是带有实用色彩的《家和万事兴》《茶经》,听的人都津津有味。“以前没事干大家就喜欢打打牌,现在没事就老喜欢往书院跑听听讲座,感觉收获很大。”一位徐州市民说。

2007年,徐州文化竞争力进入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前十名。最近,连续七年不间断下乡为市民送去艺术大餐的“动感彭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徐州梆子、徐州剪纸和徐州香包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目前,该市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个,市级项目56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