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2009-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兰 我有话说

“在教室、走廊、公共场所等地布置人文景观,张贴名人画像,书写励志格言,使每一个空间有品位,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09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这样说。

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为充分发挥学校在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全国中小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让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在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德育工作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并建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从2004年起,教育部会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每年举办“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各学校都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让学生舒展身心、快乐成长。

让课堂成为德育的主阵地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80岁高龄仍然担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教师培养基地、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的于漪老师曾说。

在教授语文时,以文学的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授历史时,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在教授地理、生物、数理化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物质世界,自觉培养科学精神……为了发挥课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广大教师一直在在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真切具体、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

为进一步在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全面修订义务教育阶段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的德育功能。

让社会资源都成为德育的渠道

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到历史遗址、名人纪念地、文化遗产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到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伟人故居,开展革命传统教

育;到人大常委会会场、法院旁听,开展法制教育;到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到军营开展国防教育;到环保展览馆、空气质量监测机构、污水处理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实践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积极倡导把专题教育放在校外,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受到印象深刻的教育。为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北京市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筛选出600家资源单位和100家资源课程基地,供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上海市编制《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供中小学根据课程安排自主选择。江苏省无锡市开展“假日新视野”活动,开辟活动点128个,内容涵盖科技环保、人文历史、国防教育、体育艺术等47个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