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戏曲现代戏要更注重反映当代生活

2009-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60年戏曲现代戏发展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浙江金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专家、剧院团负责人汇聚一堂,听取了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所作的《在伟大时代的进程中造就艺术的辉煌――谈新中国60年的戏曲现代戏》的主题发言,总结戏曲60年的成就,探讨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创作和发展方向

,认为戏曲现代戏要更注重反映当代生活,要重视优秀剧目的改编和移植,并观看了浙江婺剧团创作演出的婺剧现代小戏。

研讨会上再次确定了戏曲现代戏的年代划分。指出戏曲现代戏,是以辛亥革命前后至今的社会生活为表现对象,以这个时期的生活、社会风貌和人物为题材,以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认知、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所创作的戏曲。“与时代同步”是戏曲现代戏最鲜明的特色。从解放前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现代戏曾经取得过非常喜人的成就。《杨三姐告状》、《罗汉钱》、《血泪仇》、《刘巧儿》、《小女婿》、《李二嫂改嫁》、《朝阳沟》、《夺印》等,曾经红遍全国。新时期以来,戏曲现代戏愈加紧走向成熟,突出表现在解决现实生活与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努力寻求和解决“戏曲化”的问题上,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如在解决生活的“实”与艺术的“虚”之间的矛盾时,川剧《四姑娘》中自由时空的运用,“三叩门”等虚拟化的舞台处理;淮剧《奇婚记》中舞台上表演的闩门、擂门、开门、关门、门里门外等情节时的虚拟手法;汉剧《弹吉它的姑娘》中表演的电话舞等,都令人耳目一新,避免了话剧加唱。同时,戏曲现代戏还开拓了广阔的题材视角,在主题开掘和思想的深刻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础,广泛吸取各种创作方法和手段进行创作,涌现了一大批成功之作,如川剧《金子》、京剧《骆驼祥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荆州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等。

针对反映当代生活的戏曲现代戏十分紧缺的问题,与会者指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有一定难度,且近年来创作队伍流失,“剧本荒”成为困扰所有剧院团的大难题。但与时代同步的戏曲现代戏不能落后于时代,要塑造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并在坚持戏曲艺术本体和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方法的前提下,以开放的态度广泛吸收各种艺术甚至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不断丰富自身的表现力,推进戏曲现代戏的发展与繁荣。

与会者还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现代戏优秀剧目的移植、改编。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只重视新剧目创作,以至几乎全国各地的戏剧会演和赛事,只要求新的原创剧目参加,忽视了移植剧目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历史证明,移植、改编与原创新剧目一样重要。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最早是写给宜黄腔并由宜黄腔演员演出的,昆曲移植演出后扩大了影响,最终成为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对优秀原创新剧目的移植推广和改编,应该建立包括原创和移植改编的优秀现代戏剧目轮换演出制度,本剧种之间、各个剧种之间要互相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多多移植、改编上演优秀剧目。移植、改编演出优秀剧目既是戏曲艺术的传统,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规律,忽视了戏曲发展的这个传统,就是违背了戏曲艺术规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