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曲之路》与守松之路

2009-1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平 我有话说

《昆曲之路》是一部很考究的、独具匠心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可以说是精品。目下时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举高打的报告文学,你却总觉得那有些作品光从字面上看也像是纸糊的墙,扑簌得一捅就破。所用语言是通讯体,是随便一个普通人也能想到的语言,所谓有报告而无文学。杨守松不是这样,《昆曲之路》的语言像是浸过

油的,表面有润泽,读起来有口感,暗含气质和韵味。

开始读这本书并不很习惯,它主要由一连串采访录组成,涉及文化部门领导、曲剧院团长、专家学者、名演员等,他们各谈各的,意趣不同,指向各异,显得分散。让人怀疑,作者是否在偷懒,只是将采访笔记整理一下就出版了。细读之下,才发现这种写法最难。作者固然可以采取平常的构思,把所有材料打碎,再通过逻辑线索重新结构起来,但这样也容易同时消泯被采访者的特征,淡化他们不同的处境。作者选择了一条险路,即大量删削采访内容,在统一的逻辑线索下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被采访者的个人风貌。全书分为三部分(三本),上本讲述近600年来昆曲的发展与兴衰,中本讲述社会多方面力量对昆曲的关爱与保护,下本讲述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昆曲艺术及其前景的观念。如此,既实现了严谨的理性框架,又保持了话题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特殊的修辞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作者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被采访者的独立见解和谈锋。的确,即使都是对昆曲怀有满腔热忱的人士,观点也会不尽相同。通过本书的写作,杨守松成为了全面采集所有重要昆曲人物意见的第一人,这部书也成为反映昆坛上种种学术思潮的集大成之作。仅此一点,也使此书具有了毋庸置疑的文化学价值。

他的采访体,并不是实录式的,每章内容多取自一两位访主的谈话,但所有谈话都被细致改造,形式上与作者的口吻交混,不时插入背景资料,重文采,使全书文体风格一致。同时,又可灵活转换,完全恢复访主语气或作者语气,使过渡自然弥合。根据布局的需要,在开首和结尾,在章与章之间,也设置有作者独立视角的讲述,它们往往处在关键位置,承前启后,画龙点睛,文字一律精到简约。无疑,此书的写作在艺术上是煞费苦心的,也是不同凡响的,获取的魅力有力地凸现了作品的意旨。杨守松写这部书用了五年,以慢工出细活,他的“细”使他的书有一个好处:将来能够抵抗住时光的侵蚀。

这是一位有远见的,以“路”为重要写作题材的作家,他从《昆山之路》、《小康之路》到《昆曲之路》,都在关注昆山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道路,提出的都是带有普遍启示意义的命题,而且,一提一个准。为写《昆曲之路》他前后采访了近百名人物,包括众多关键性人物,曾为采访一个人跟踪过几个城市,为约见一个人求托过不少人,费尽周折。他写这部作品没有获得官方提供的赞助和各种方便,反而自己开销了十余万元。能够这样做,是基于他认识这个题材的价值,眼光独到。的确,昆曲是百戏之祖,属于联合国首批公布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也是传统戏剧乃至于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通过昆曲之路写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也就不能不是重大选题。《昆曲之路》的另一份意义在文本之外,它向人们昭示出,一个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去写什么。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环节。这一背景下,杨守松的作为令人欣慰,也表明了作家在文化保护方面能够发挥不容忽视的显著作用。《昆曲之路》是雅俗共赏的关于昆曲的百科全书,涉及内容从昆曲的由来、万历至乾隆的盛况、汤显祖的《牡丹亭》、虎丘曲会、全福班、《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到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等,从对昆曲艺术魅力的传达、对昆曲界众多头面人物的写照、对各家剧团各路流派的描绘、到对昆坛上发生的各种争论的介绍等,应有尽有。书中披露的许多问题,包括瞿秋白为什么会批判昆曲,男旦还有没有前途,青春版《牡丹亭》是否只是表象美,挽救昆曲是否是死马当活马医,昆曲中是否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都是值得圈里人考虑的问题,也值得深长思之。

读这部著作,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昆曲艺术沉重的敬畏之心。写作中他谨慎地使用每一个概念,避免因浮躁损伤了这个古老剧种的荣誉,他尽量引用有关人士的言论阐明观点,绝不自以为是冒充内行,正由于如此,阅读者反而对作者的立场更感兴味。其实在字里行间,在语势、标题和布局中,读者处处能够感觉到作者的激情,那就是他对唤起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觉醒,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渴望,这其中“希望与忧虑并存”。杨守松比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切,他目光所及,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视野。

在这个时代,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也可以获得商机,甚至利润丰厚。特别是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只要放下架子,四处去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就有赚不完的钱。杨守松是荣获过鲁奖的报告文学作家,但他有个人的持守,选择了一条艰苦的、付出巨大的创作道路,他有理由赢得更多的尊敬。谈到路,他在创作上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守松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