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辽宁岫岩发现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

2009-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毕玉才 通讯员金荣生 我有话说

本报鞍山12月5日电5万年前,在中国境内曾发生过一次陨石撞击地球事件,留下了一个直径1800米的碗状大坑。11月30日出版的《科学通报》,发表了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等人的论文――《岫岩陨石撞击坑的证实》

,披露了这一重大发现。

12月1日,记者赶往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探访这处中国地质奇观。在“大坑”入口,两侧山脊猝然断裂,只留给人们一条狭长的土路。沿小路前行,穿过山脊,视野豁然开朗,一个直径1800米、深约150米的碗状大坑豁然出现在记者面前。坑底,60余个农家院落散落其间。家住南台子的姜淑清告诉记者,村里很多人家打井取上来的水都漂着一层油。除此之外,“圈里”还有件怪事,那就是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晒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还能燃烧。

2007年初,陈鸣博士率科研人员来岫岩,在坑区地表岩石中捕捉到了撞击冲击波作用遗留的物理变化痕迹。今年3月20日,陈鸣率队再次来到“岫岩坑”,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钻探勘测工作,找到了陨石强烈撞击导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等系列证据,从而证明了该坑为陨石撞击而成。

“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土层只有几十米深,但‘岫岩坑’的深度可能在500米左右,甚至更深,很有可能是小行星疾速撞击爆炸形成的。”在岫岩坑钻探过程中,陈鸣博士对记者说,在坑底河沟露出的基岩中,专家们找到了发生强烈变形的石英颗粒,并在其中发现了冲击作用产生的痕迹。除人工核爆炸和自然界大规模撞击作用以外,任何其他地质作用包括火山喷发、构造运动和地球深部高温高压等,都不可能在矿物中产生这种特殊的痕迹。这为确定该坑陨石撞击成因提供了确切证据。同时,“岫岩坑”北部和东部坑唇内侧坡地,形成了许多向坑中心方向延伸的放射状沟谷。相间排列的放射状山梁和山谷形成了特殊的地貌特征,在剖面上形成舒展向上的弧形曲线。这种特殊的沟谷形态不同于一般自然侵蚀风化形成的山梁、山谷、火山口或其他地质地貌特征,表现出陨石超高速撞击导致坑内岩石向外抛射产生的特殊地貌。

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大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岫岩坑”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据专家介绍,地球表面第一个陨石撞击坑――美国巴林杰陨石坑于上个世纪60年代被证实,此后地球上共发现了170多个陨石撞击构造。我国的陨石撞击坑探索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没有找到关键证据,一直未能取得大的突破。陈鸣等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领土上这类独特地质构造形迹的空白。当地政府表示将依托这个国内唯一的陨石坑发展旅游业,或将在此建设地质公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