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阜阳师院服务社会拓展发展空间

2009-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讯如何把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界首彩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界首市彩陶厂厂长卢莉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如今她的这个头等大事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阜阳师范学院的美术学院成为她的重要支撑――这个学院的教师把界首彩陶与自己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从品牌包装、图案设计到继承与创新开展研究,已

经形成相关课题及其论文,很快就可以在产品综合开发予以转化。

“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办出特色,才能有效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阜阳师院院长兰玉杰介绍,作为辐射皖西北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阜阳师院坚持发挥教学科研的智力优势,直接面向当地社会需求定方向、做课题,通过服务社会,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有着52年办学历史的阜阳师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优势的多科性地方高校,5万多毕业生中多数成为辐射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的结构布局中,阜阳师院一方面注重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从教技能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以培养高质量的师资服务地方;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师范专业优势,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扩展学校智力服务的能力和层面。

结合学科建设,阜阳师院坚持服务地方与推进学校发展辩证统一,发挥科教优势为地方作贡献,在服务地方凝练特色,提升水平。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历史学学科提供的区域文化史等研究为依托,深入开展皖西北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不仅在繁荣特色文化、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经济和构建特色文化产业带等区域社会文化发展领域作出知识贡献,而且鲜明的特色也奠定了自身的学术地位。而以化学学科提供的生物有机化学等研究为依托,开展皖西北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投身于开发中草药资源、构建沿淮生态农业经济带、王家坝水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等区域发展重大项目,生物学学科在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定方向做课题的同时,阜阳师院通过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机制,加速成果转化,实现服务地方与自我发展的双赢。学校重点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助推项目,“双百”人才(百名中小学教师、百名管理人员)培训计划、顶岗支教双向交流计划、应用型专业建设发展计划,把科研教学成果直接面向社会。通过科技创新市校联动项目,建设的生物医药技术平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建设的计算机、机电工程技术平台,服务阜阳加工制造业发展需要;建设的信息控制技术平台,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的环境保护技术平台,服务“生态阜阳”建设。在融入地方过程中,学校获得发明专利21项,实现科研成果转让1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35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