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变“刚性治理”为“柔性疏导”

2009-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近来,随着“暴力拆迁”字眼频频见诸报端,如何化解社会矛盾与风险日益引人关注。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荣获“全国十佳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县市”的山东新泰市。市委书记郭德文向记者道出了化解矛盾的“新泰路径”:把触角深入到群众心理的深处,变“强制”为“感化”,变“堵截”为“疏解”,变“硬约束”为“

软约束”,变“应急性”为“日常性”,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不断矫正失衡的群体心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

由“强制”转向“感化”

去年底,新泰市禹村镇的一位农民被火车刮倒,不幸身亡。第二天其亲属发现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尚未前来处理,几十人情绪失控,将尸体抬到铁路道轨中间。当时围观的群众达到200多人。这时,在当地享有威望的镇平安协会的会长张鲁带领数名会员及时赶到现场,与当事人协商,耐心劝说,说服其亲属同意把尸体抬出道轨,劝散群众。在平安协会的有力配合下,这一群体性事件最终得到了及时化解。

谈及此处,新泰市“平安协会”副会长陈孝柱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一味使用高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尤其是突发事件,不仅难于化解,反而有可能使问题增生、矛盾激化。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府理念需要从“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上来。禹村镇变“强制”为“感化”、变“堵截”为“疏解”的做法,起到了化解矛盾的良好效果。

了解到“柔性疏导”的好处,新泰市换了一个思路:法(律)外找(办)法。2006年,这里诞生了民间组织“平安协会”,会员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物,与群众有天然的亲近联系。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让有不同意见的人通过平安协会表达意见,起到减缓突发事件的迅速蔓延与矛盾激化的“减压阀”作用,实现了由单一司法解决向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起20个乡镇街道平安协会、192个村级分会以及电力、卫生2个行业协会,构筑起了市、镇、村、行四级网络化组织体系。

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

在过去,新泰村寨电力线路清障工作常常遇到阻挠,有的村民借口“树在先,线在后”,干扰清障人员工作;有的则在工程人员清障后重新栽上树,或另建新的建筑,甚至有人以此为“摇钱树”,致使年年清障清不完,年年清障阻力大。2008年6月,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平安新泰”建设,为全市912个村免费安装“平安灯”3万盏,结束了农村黑灯瞎火过日子的历史。接着,他们向农民宣传《电力法》,讲农电带来的好处、电力线路有树木等障碍的危害,使农民对线路清障从不理解、抵制变成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过去的“老大难”问题由此变得迎刃而解。

“官办一条线、民办一大片”、“事前预防最重要”,这样的俗语在新泰广泛流传。民间组织“平安协会”的会员生活在民众中,最先把握民众心理、民众情绪、民众诉求,掌握各种各样的动态信息,他们及时与政府、司法机关“沟通”,采取措施,适时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使绝大多数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6月至11月,平安协会在汶南镇共调处各类矛盾53件,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上访及群体性事件大幅减少。当地群众形象地称“平安协会”为“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群体心理的情报站”、“警务决策的智囊团”。

新泰将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的做法进一步扩展到全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有学者指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弱势群体的凸显容易造成群体心理的失衡,也容易引发各种新的矛盾和摩擦。如何解决这一关乎全局的大课题,郭德文介绍,新泰的办法是“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强了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大了市、乡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仅2009年上半年就投入5.6亿元”。“我们精心构筑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以及低保等社会各类保障体系,全面完成了全市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36%。”郭德文说。

从“机制创新”向“文化心理”延伸

禹村镇政府办公楼的一层把“事件联处、治安联防、信访联接、纠纷联调、问题联治、教育联劝、信息联享、案件联结、平安联创”连为一体,构成了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群众自治功能互补、政法力量与平安协会力量互动的格局。

新泰市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丽介绍说:“我们在创造‘幸福城市’、‘和美城市’中,开发‘和’文化,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心塑造崭新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通过观念的整合,达到行为的整合;通过对个体的引导和规范,达到群体的统一与和谐;通过思想情感的共鸣,达到力量的凝聚。以平安建设深化和谐文化,达到文化创安,文化兴安、文化助安的目的。”

在“新泰市文明和谐文化促进会”,记者了解到,新泰市非常注重对民众的观念、道德、伦理、情感等的塑造,利用典型示范、上下互动、全民参与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和谐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营造起“追仁求义”、“敦亲睦邻”的社会风尚,并逐步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悬鱼拒贿的太守羊续、孝恭慈仁的“和圣”柳下惠、知人荐贤的齐国名相鲍叔牙等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和遗迹旁建起了景点,把他们的事迹通过漫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于景点内,让这里的遗存散播出“和谐、和睦、和气、和善”的精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