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宝马”为何择沈阳而栖

2009-1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 沈阳日报记者 刘国栋 我有话说

11月12日,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宝马投入50亿元,对沈阳原厂挖潜扩能,由年产4.1万辆提高到10万辆;同时,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第二工厂,一期产能10万辆,并预留年产20万辆空间。此举标志着华晨与宝马的“联姻”已由当初的“蜻蜓点水”进入到了“深水区”。

第一次“联姻”时

,华晨金杯与华晨宝马共在一个厂区,部分部件共线生产。业内人士称,这等于宝马的一只脚站在“水里”,另一只脚仍站在“岸上”,有“租用”借居的味道;“第二工厂”的建立则是自己花钱购置新家,“所有权”、“使用权”实现了统一,显示了宝马扎根沈阳的决心。

那么,做出这一历史性决定的背后力量是什么呢?

业绩:送给“宝马”的“定心丸”

2003年3月27日,原德国宝马集团总裁庞克携10余名高管参加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的合资合作签约仪式。在回答记者“为什么要选择沈阳”的提问时,庞克说了一句被广泛流传的经典台词:“宝马就是宝马”。庞克是自信的,自信来自于宝马是世界一流的品牌。宝马人坚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制造出最高品质的汽车来。

然而,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让宝马不会也从来不会只考虑自己能力,而不顾其他条件,随便选择一个地方布局建厂。在随后回答记者提问时,庞克强调,之所以选择沈阳,在于沈阳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发展汽车产业的雄厚基础,同时,沈阳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技术人才雄厚,劳动力成本较低……

严谨认真近似呆板,这是外人对德国人的总体看法。这一点在建厂选址上表现得尤其鲜明:绝不轻易把“宝”押在一个地方。虽然在沈阳建厂条件均具备,但精明的德国人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手:与华晨金杯工厂共有一个工厂,一些设备租用华晨金杯汽车的,同时,把产能谨慎地规划在每年3万辆上。

华晨宝马的市场表现让宝马人惊喜不已。

从2003 年10 月份第一辆BMW 上市,到2007年累计5万辆轿车下线,华晨宝马用了42个月;从5万辆再到10万辆,华晨宝马仅用了18个月。2008年,华晨宝马产能由3万辆提升到了4.1万辆,突破了当初的3万辆规划。2008年,华晨宝马建立了120家授权经销商,是2003年的7倍。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华晨宝马一骑绝尘。前10个月份,累计生产34720辆,同比增长27.6%。宝马集团董事弗里德利希・艾希纳博士说,中国大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第四大单一市场。

市场业绩让宝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相融:中德共唱“我和你”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出生在德国鲁尔区。他发现,自己在沈阳很有人缘。今年参加“德中同行”在沈阳的活动,他终于恍然大悟:在沈阳,鲁尔几乎无人不晓,沈阳城市转型时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的“鲁尔”。海诺,出生在德国南部地区,原华晨宝马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载。2003年随着宝马来到沈阳,现已在沈阳生活了六年。他发现,沈阳城市性格与德国城市很相近。与施明贤、海诺有共同感受的还有数百名德国人,他们在沈阳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着。

工业是沈阳城市之魂,德国工业在沈阳城市文明中打着深深的印记。支撑起沈阳工业大厦的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东药、特变电工沈变、华晨汽车等企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引进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最多的就是德国。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德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德国人的敬业精神等也一并引进沈阳,从而大大丰富了沈阳工业文明。沈阳核心工业区――铁西区,不仅建立了鲁尔大厦,而且以“东方鲁尔”自称;沈阳大东区曾把“宝马新家园”作为对外宣传的形象口号。这在中国极其罕见,表明了沈阳对德国工业文明的高度认可。

2009年5月21日至6月20日,“德中同行”沈阳站活动历时一个月,德国各界560多人参加了共计41项整体活动,欣赏德国乐队,观看奔驰汽车,领略西门子电气……到中山公园“德中大道”零距离体验德国文化,成了沈阳人的时尚,超过30万名沈阳人直接参加活动,更加深了这种文化认同。

“德国工业文化与沈阳工业文明是相通的,因为两者有类似的工业‘基因’”一位宝马集团的德国员工对记者说,“相似的‘基因’让双方有了众多相同话题,也自然有了‘亲情’。”2008年9月4日,宝马集团董事弗里德利希・艾希纳博士在华晨宝马公司五周年庆典上说:“我们在中国建立了一个优秀的工厂。”

环境:良禽当然择木而栖

1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的二期合作签约仪式上,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协议签署标志着华晨与宝马合作进入新的层面,同时我们对宝马的服务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辽宁省、沈阳市将全力支持华晨宝马。陈政高的讲话,引来宝马集团管理者经久不息的掌声。

宝马选择沈阳建设第二工厂,除了市场、环境等因素外,决策者的大力支持和员工的爱岗敬业功不可没。

2004年,华晨宝马成立不到一年,即通过了宝马集团全球工厂统一的质量标准;2007年12月,华晨宝马获得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第一个在华荣获此项认证的高档汽车制造商。这些骄人的业绩,是由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3500多名华晨宝马员工创造的。

“我们的员工勤奋、敬业、向上、忠诚、守纪律”,这是华晨宝马德国前两任总裁施润博、吴佩德挂在嘴边的话,华晨宝马高级副总裁柯汉也深有感触。

在宝马进入沈阳之初,大东区就开展了全区大讨论:“宝马进入大东,我们能为宝马做点什么?”结论是要用国际化的服务理念去服务华晨宝马。“宝马”已经成为沈阳甚至辽宁的一块金字招牌。

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但在不破坏这个规则的前提下,彼此的真诚就显得特别重要。民众的热情、管理者的真诚、员工的敬业在“宝马”入住沈阳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良禽择木而栖”,华晨宝马扎根沈阳,等待他们的一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