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激扬理想主义与建设一流大学

2009-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近几年,社会上有这样一个观点:我国大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失了一种让人敬仰、让人激奋的东西――理想主义。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张杰院士不仅对这种缺失有深刻的思考,更有在交通大学对理想主义不遗余力、身体力行的倡导。日前,记者对张杰校长的专访,就围绕着“理想主义”这个主题展开。

记者:上

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据说,上海交大也是全国唯一把“感恩”和“爱国”写进校训的高校。这是否意味着在交大的传统中,始终激荡着成才报国的理想?

张杰:在我看来,交大历史上有三大奉献,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其一,交大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两所大学之一。其前身南洋公学成立于北洋水师甲午战败,民族危亡之际,盛宣怀先生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探索兴学强国的道路。所以说,交通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理想和责任,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根植在学校和每一位交大人的血脉中。在“务实业、求实学”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交大在百多年来累计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中国产业史、中国科技史上甚至中国发展史上无数个第一,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二,上世纪50年代,交大响应国家号召,先后经历了院系调整和西迁办学,为构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大局,不惜多次裂体繁殖、自我牺牲,做出了血肉与共的无私奉献。其三,改革开放以来,交大又以前无古人的气度和胸怀,最先跨出国门,实现对外交流,继而又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建成闵行校区,完成强强联合,聚焦内涵建设,不断书写出新的辉煌。所以交通大学113年发展中百折不回、争创一流的经历,也是一部燃烧激情、追逐梦想的历史。

记者:我们知道,交大在学术领域开创的第一更多。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交大在学术研究领域有怎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这样的理想?

张杰: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未来二十年时间里,我们将会经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最伟大、最根本的变革,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将实现向知识驱动型经济的转变,我们不仅要发展先进生产力,而且要发展先进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自己的道路。针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交大2020”的十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校的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是9个分领域的规划,第三部分是各院系的发展规划。还有两个附件,分别是交大2020学术发展路线图以及推进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研究。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如何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创性研究。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研究论文量有大幅度增长,现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科技影响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研究多被“论文导向”,研究别人已提出甚至解决得差不多了的问题,是典型的跟踪型研究。未来的中国发展最需要的是“开疆拓土”型的原创性研究。应该说,目前为止由我国科学家开创的学术方向还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那些人类未知的根本性科学问题和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科技问题上,并持续地支持学校师学对这样问题的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我们在学校倡导冲破功利主义的壁垒,倡导理想主义。我们希望经过这样一个推动,到2020年我们会有一群坚守学术和道德理想的一流科学家和一批独创的学术方向,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派,只有这样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才有实质性的缩短。

记者:在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您这样告诉学生:无论是立志投身学术、政治、商业或者艺术,还是做一个点亮心灯的教师、妙手仁心的医生、有所建树的工程师等等,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人类进步,都是值得追求的梦想。作为校长,我想对你们说:只要你们有远大的目标,交大将会为你们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您能具体谈谈交大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举措吗?

张杰: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培养人才。经过学校上下的教学大讨论,确定了交大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是――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培养新时代的面向各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精英人才。从2009新学期开始,学校开始实施“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我们希望,交大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要体会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心灵愉悦。交大的学生应自觉秉承“修齐治平”的理想,摈弃“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知行合一,以天下为己任。

记者:在上海市教委公布的今年毕业生就业数据中,上海交大有诸多第一,其中在国家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的就业人数高居榜首。请问,这是学校理想主义教育的成果吗?

张杰:学生们告诉我说,社会上普遍认为交大有三个比其他学校都强的优点。第一个是本科就业率高;第二个是很多毕业生进了外企;第三个优点,交大的学生毕业之后有很多留在上海。但是,作为校长,我说:这三个优点未必都是优点。第一,本科就业率高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考研、出国深造的相对较少,学生对学术的追求和理想还不够;第二,交大的使命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中华民族培养人才,我并不反对毕业生进入外企,但如果大部分毕业生都进了外企,作为校长,我会非常不安;第三,上海交通大学是坐落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而毕业生如果都留在上海的话,某种程度上我们就真变成了上海的交通大学了。所以,学校鼓励他们既谋生,更谋道,倡导学生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迎接挑战的胆略,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通过“励志讲坛”等,邀请著名科学家和成功人士让学生们从不同的人生窗口,具体生动地体悟绚丽多彩的人生风景,了解理想、奋斗和执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们通过走访校友,发掘、整理和宣传优秀校友在基层、在国家重点行业作出贡献的事迹,激励年轻学子在强国的梦想和创业的激情中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我们主动邀请国家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到学校介绍情况、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还出台了具体政策,从经费资助、继续深造、科研扶持等方面,引导、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前不久,我国科学巨星、我们敬爱的老学长钱学森先生去世了。他是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最杰出的践行者,也是理想主义的热情诠释者。他的精神遗产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追思、研讨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钱学长的伟大人格和科学精神,高举理想主义的火炬,扬起青春的风帆,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