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春燕

2009-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齐健 我有话说

 

新华社贵阳12月9日电从卫校毕业到选择当一名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李春燕,独自在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的苗族村寨行医9年多。她用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

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宛若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1977年出生于贵州省从江县,她的父亲走村串寨几十年为当地村民看病,是远近闻名、德高望重的乡村医生。在父亲的要求下,梦想考幼师的李春燕勉强读了卫校。1997年,她进入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卫校,就读于乡村医生培训班。

培训班的学习生活使她成熟起来,在医院实习时,看到许多农村的患者因为没钱治病,小病拖成了大病,使李春燕明白了父亲的一片苦心。毕业时,她一心想在乡村开办一个卫生室,为村民解除痛苦。

李春燕的丈夫孟凡斌是从江县最大的苗寨――大塘村人。当李春燕要嫁给孟凡斌,父亲的赠言是:“不管多苦,不管多累,你都不能离开大塘,因为你是大塘唯一的医生。”孟凡斌则给了李春燕一个承诺:“不管砸锅还是卖铁,都要为你建一个卫生室。”

“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把巫师请”是苗乡群众缺医少药的真实写照。2001年,为了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春燕卖掉了家里3头耕牛中的2头,筹集资金2000元,开办了大塘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卫生室。

虽然开支很紧张,孟凡斌还是特地从5公里外拉来了电话专线,给李春燕装上了大塘村的第一部电话,一来方便她遇到困难及时得到父亲的指点,二来一些危重病人可以及时通过电话联系,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在不足8平方米的小卫生室里,除了药品和一些简易的设备外,最显眼的是村民们看病买药欠账的记录。村民看病吃药付不起钱,只好赊欠记账,从5角钱开始,一元、几元、几十元不等。久而久之,卫生室资金周转越来越难。虽然孟凡斌做生意和跑运输挣来的钱大多投入了卫生站,家里为此还是背上了7000多元的债务。

银饰是苗族人祖传的信物,不仅是压箱底的财产,更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每逢喜事节日,姑娘们都要穿戴银饰出席。2003年底,在公公卖掉最后一头牛之后,李春燕流下了眼泪,她卖掉了结婚时族人送的银饰。

2004年10月3日,李春燕接到大塘村一家人打来的电话,要给一个早产两个多月的妇女接生。

参与抢救婴儿的时候,那些简陋的医疗设备,远远达不到挽救一个生命所必需的条件,虽然她竭尽全力,仍然没有保住降临8个小时的小生命。整个过程碰巧被一个来作社会调查的记者黎光寿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经历守护生命的8小时之后,在黎光寿等志愿者的宣传下,李春燕的事迹被许多媒体报道,社会各界伸出了关爱的手。

2005年上半年,热心人士的捐款达到20万元,在县政府牵头下,当年6月,大塘村的卫生室开工了。

2005年9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李春燕捐款10万元,在大塘村建设全国第一所“红十字博爱卫生站”。到2005年底,占地110平方米、3层楼的新卫生室终于落成。

“作为一名白衣使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穷苦人民解除种种病痛,不怕脏,不怕累,更不怕穷。”李春燕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