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荒滩堤浸染浓浓军装绿

2009-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耿文娟 我有话说

淮北平原南端有一条人工河道――茨淮新河,在茨淮新河南岸凤台段,是一条36公里长的河堤、河滩和弃土带。过去荒滩堤晴天扬灰、雨天水泥;今天,这里已经建成牧草茵茵、树木葱茏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这里就是凤台“八一”林牧场,是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刘坤和战友们浸染了浓浓军装绿的生态田园。

军人本色让他走上垦荒路

1999年12月,服役5年的刘坤从武警部队退伍。在部队,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三等功。

按照凤台县安置办的派遣,刘坤被分配到县水利局。2000年8月,包括刘坤在内的18名复转军人到水利局报到时,县里为遏制茨淮新河水土流失,决定由水利部门在茨淮新河凤台段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而水利局决定让他们来担当这一重任。茨淮新河在凤台县的北端,条件全县最差,刘坤和战友们在犹豫。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坤第一个站了出来,也让战友们一起站了出来向局党委立下了“军令状”: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誓叫荒滩变新颜。

汗水洒向荒滩堤

万亩河滩杂草丛生,方圆几十公里没一户人家,吃没灶、住没房、不通电、没水源……时隔9年,刘坤他们还都清晰记得2000年深秋进驻时的情景。

刘坤和战友们搭起帐篷,挖井提水,垒灶野炊,点起篝火照明取暖。为赶在霜冻前翻好地,他们用借来的4台拖拉机和农具,在3个月内把近万亩荒滩全部翻犁一遍。为赶在植树节前夕挖出40多万个树穴,刘坤和战友们天当被、地当床,一天要干上12个小时,终于按时节种下了9580亩速生杨树、300亩果树和500亩牧草。

2002 年夏天,凤台县全境6个月降雨量只有21毫米,茨淮新河自挖掘以来首次干涸。刘坤和战友们起早贪黑地进行浇灌保苗。河底干涸了,就在河床上打深井提水;身上被晒脱了皮,抹上一把泥巴防晒。就这样硬是保住了70%的树苗。

科技领先和谐发展的生态园

刘坤和战友们大力推广复式种植、立体养殖技术,并在县水利局支持下购买了先进设备和优质水果品种,各个分场还建起了鸡、鸭、牛等养殖中心……“八一”林牧场成为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年产值达到1178万元的自然、经济和谐发展的生态园。

今年,林牧场引进木材加工项目,吸收当地30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增收1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