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士兵小调”《打靶归来》

2009-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诗原 我有话说

说话1959年3月,从辽宁省北镇县入伍的只有小学文化的战士牛宝源,跟随部队来到大连海滨一个名叫黄龙尾的地方搞实弹射击训练。一天傍晚,他看见一些戴着大红花的战士扛着枪、拿着靶牌、高高兴兴从靶场归来。于是,便提笔写下“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这首“顺口溜”的

小诗。后来,这首小诗发表在《部队文艺创作选》。

1960年初,部队业余作曲家王永泉在《部队文艺创作选》上看到这首小诗,认为它很有部队生活气息,于是添了4句歌词(即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并将原来的“清脆的枪声”改成“愉快的歌声”,使其成为一首歌词,进而谱成这首深受战士喜爱的“士兵小调”《打靶归来》。王永泉说:“在作曲的时候,我采用了这样一个形象:夕阳普照,霞光万道,一队解放军战士打靶胜利归来,他们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愉快地歌唱着……这个形象随着对歌词的不断朗诵,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越来越活,随即曲调就产生了。”

歌曲《打靶归来》表现了苦练杀敌本领的新一代军人风采。歌曲呈现为一个6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前4个乐句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四乐句结构,音乐材料上保持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如果说第一乐句是主题句,那么第二乐句则是主题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作为对比,第四乐句则是一个收束。这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塑造出我军基层官兵那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后面两个乐句则是一个补充。第五乐句由两个分句组成,由曲谱的唱名(“m i-so -la-m i-so ,la-so -m i-d o -re”)作歌词(衬词),使战士们打靶归来时的那种乐观情绪进一步加强。第六乐句作为全曲的终止句,干脆有力,使歌曲结束在较高的音区。这一终止乐句与最后“一、二、三、四”的口号联在一起,则将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展示得淋漓尽致。

此歌一诞生,很快就唱遍大江南北,1960年获全国业余歌曲创作一等奖。

《打靶归来》歌词全文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mi -so-l a-mi -so, l a-so-mi -do-r e,愉快歌声满天飞。

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mi -so-l a-mi -so, l a-so-mi -do-r e,夸咱们枪法数第一。[喊]一二三四!

回声

我唱了40年的军歌

大连杜东

人的一生,是与歌曲相伴的一生。对我来说,更是军歌相伴的一生。因为40年前我当过兵。军歌当中,我最喜欢《打靶归来》这首歌。且不说“mi -so-l a-mi -so,l a-so-mi -do-r e,”颇具味道,单是最后那个“一、二、三、四”就足以让你体会着当过兵的骄傲与自豪,把你唤回到部队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今年建军节那天,和我一起当兵的168名战友从祖国10几个城市汇聚大连星海湾,同庆“八

一”,共述友情。活动中最让我惊喜的是45名沈阳战友彷佛与我心有灵犀一点通,表演了《打靶归来》小合唱。那充满感情的歌声,我的心一下飞回当兵的20世纪70年代。那时,每到晚饭前,经过一天紧张劳动、训练的战友们都要在食堂门口排队,然后唱歌;尽管饥肠似鼓,可大家都在拼命地“吼歌”,比比谁班的嗓门高。

忽然间,耳边熟悉的歌词有些陌生了,原来台上战友在重唱时把歌词改了:“来到大连会战友,见到战友格外亲,格外亲,追溯当年

的情谊,我们共同庆八一……”是啊,流年似水,祖国今年都60岁了。过去那些不到20岁的战友,如今有的故去,有的已当上爷爷,奶奶。然而,《打靶归来》这首唱了40年的老歌依然那样清晰地印在大家心里,他和战友情一起长在每个人的骨头里。后来,许多战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因为那首《打靶归来》,他们在2009年8月1日的晚上失眠了。其实,我也一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