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谱写文明和谐新乐章

2009-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家伟 何自力 李凯 我有话说

“百业再现活力”“族群和谐社会安定”“文化领域生机勃勃”……回归之初,刚刚上任的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第一份施政报告中为澳门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前景。

10年来,澳门一改回归前治安不靖、内部乱象丛生、外部乡土落后的形象,中西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扬,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族群

融合,百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安居乐业,一个文明和谐、朝气蓬勃的新澳门展现在世人面前。

治安根本好转百姓安居乐业

许多澳门人对回归前治安恶化、人心惶惶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由于黑恶势力争夺利益、澳葡政府不作为、警队涣散等原因,澳门的治安恶化达到了失控的地步。纵火、绑架、杀人、黑社会火拼层出不穷。澳门人把社会长治久安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澳门回归之上,盼望回归如“大旱望云霓”。

回归之后,特区政府立即将打击犯罪作为施政重点。行政长官何厚铧表示:特区政府不仅拥有解决治安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具备实力和条件。打击罪恶,应该提升到政治层面,依据法律,动用整个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去维护澳门的安全和稳定。

在中央支持下,经过特区政府大力治理,回归后的澳门治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据统计,回归一年内,澳门的凶杀案件减少72%,纵火案下降40%。此后,澳门的社会治安一直保持良好,重大恶性犯罪案件大幅减少,被海内外舆论称为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近10年来不同时期所做的各类民调都显示,澳门市民对社会治安很满意。

治安好转,澳门国际形象改善,外来游客、投资不断涌入,经济蒸蒸日上。10年来,来澳游客从回归之初的700多万人次猛增至目前的2000多万人次,外来直接投资截至2008年底已达884亿元(澳门元,下同),印证了何厚铧曾说的“只有治安良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

分享经济成果社会全面进步

回归10年来,澳门特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在教育、医疗、公共房屋等领域实施了诸多改革,旨在打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在教育领域,特区政府总开支从13.2亿元升至2009年的41.5亿元,高等院校由回归前的4所增加到目前的10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义务教育。这不仅是亚洲地区开先河之举,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回归后,特区政府加大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开支由2000年的11.3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20亿元,免费医疗网络覆盖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初级卫生保健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太平洋地区的典范。2008年澳门平均预期寿命高达84岁,全球排名第二。

近年来,特区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政府除了供给社会保障基金外,还对老人、单亲家庭、残疾人士等发放津贴,并加大对贫困弱势家庭的经济援助,最低维生指数在回归后进行了5次调整,从2000年的每人1300 元增至2008 年底的2640 元。

在财政盈余比较充裕的年份,特区政府还会以现金分享的方式向澳门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居民发放现金。2008年,特区政府分别向澳门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元和3000元;2009年,特区政府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6000元,向非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3600元。

日前,特区政府决定,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为每名符合资格的澳门居民设立中央储蓄个人账户。为此拨款33亿元,为每个账户注入1万元启动资金,以后每年视财政盈余情况向账户注入资金,澳门居民到65岁退休时可以领取现金。

何厚铧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归以来,特区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因此政府下定决心,以人为本,尽可能让每个澳门人分享到经济成果,打造一个公平、和谐的新澳门。”

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亚太经济体“国民福祉与生活标准”调查显示,澳门在2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五。澳门高等校际学院近期完成的《澳门生活素质报告》说,澳门居民个人幸福指数在回归后一直攀升,今年第三季度达到10年来最高。

族群和谐相处保障公民权利

澳门是个华人占90%以上的地区,但存在一个俗称“土生葡人”的少数族群,其中主要包括葡萄牙人后裔和部分具有葡文文化背景的华人。回归前后,大部分土生葡人选择了留在澳门,离开的也有许多重新回到澳门。目前,澳门约有2万土生葡人。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则,居民不分种族都能享受到基本法规定的相关权利。

66岁的施绮莲是葡萄牙人后裔,一直从事本地教育事业的她现在是澳门葡文学校行政委员会主席。她说:“回归10年来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是成功的。这个社会是和谐的,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包容在里面,未来只会更好。”

澳门土生协会理事会主席飞文基当初也担心过。回归前,他曾在葡萄牙购买房子,原本确实考虑移民去那边,但最终还是舍不得澳门这个家,没有离开。在葡萄牙购买的房子至今一次都没有住过。

飞文基很多朋友现在都对他说后悔当初离开澳门,其中一些更是在这几年重新回到澳门发展。“毕竟澳门是你出生的地方,是你的出发点,无论如何,还是回到家里好。”他说。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今年1月考察澳门特区时特意会见了土生葡人的代表,并对他们说,土生葡人是澳门居民重要组成部分,澳门基本法规定,葡萄牙后裔居民合法权益要受到保障。澳门回归以后,在维护澳门繁荣稳定方面,土生葡人和其他澳门居民一道,做出了重要与积极的贡献。

对此,飞文基说:“我们很幸运,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保留了这个承诺,实行了‘一国两制’这个原则。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土生葡人在澳门社会和文化方面仍然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起码可以让澳门成为一个文化更多元的地区。”

社会生机勃勃文化繁荣发展

一个地方繁荣与否,不但依靠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需要繁荣的文化艺术营造人文氛围。

2005年7月,“澳门历史城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这也成为回归10年来,特区政府保护和推广本地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将20多处历史建筑连接而成,不但涵盖了大三巴牌坊、议事厅前地等澳门最具标志性的西式古建筑,也包括卢家大屋、哪吒庙、三街会馆等传统中式建筑。

“澳门文化遗产是中西文化的载体,大街小巷都能够看到。这是文化交流的一个成果,是澳门本身文化特色的象征。我们应该保护它,让它承传下去。”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厅长张鹊桥说。

特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王世红说,从2008年开始,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特区政府的施政内容。除了申遗成功,特区政府在回归后投入更多资源打造本地的艺术盛事。

每年5月份拉开帷幕的澳门艺术节吸引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本地艺术团体参与演出,节奏感极强的现代舞、传统粤剧、本地土生葡人剧团演出的土生葡语话剧在艺术节期间穿插呈现。艺术节落幕不久,10月份的国际音乐节继续承接这股热潮,把小城的艺术氛围推向高点。

回归后,在特区政府文化政策和艺术教育普及方针的指引下,澳门文化艺术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本地公立的澳门演艺学院学生总数从10年前仅仅694人增长至目前近2000人的规模。同时,特区与内地日益紧密的联系也让澳门的艺术发展有了更好的依托。目前,演艺学院已经开办了舞蹈和音乐方面的全日制专业艺术课程。其中舞蹈专业课程,由演艺学院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合作推行,2005年开始招生,2009年有了第一批舞蹈专业毕业生。

国际赛事不断特区形象提升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与此同时,特区政府高效率地在短短3年间成功举办3个国际性运动会,逐步为这个人口仅50多万的小城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知名度。

澳门特区在2005年举办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紧接着次年举办第一届葡语系国家运动会;2007年,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也在澳门顺利举行。

为办好这些体育盛事,也为证明这个小城有能力办好大型活动,特区政府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回归后曾任澳门特区体育发展局局长的萧威利说,特区政府成立后的这几年里,在体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把过去几百年都没做过的事情都做到了,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

除了场馆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对于本地的体育竞技人才来说,这几年的发展也相当让人鼓舞。在第四届东亚运动会上,澳门女子武术运动员黄燕慧为东道主赢得开门红,拿下武术项目的金牌。

去年5月,奥运圣火传递到澳门特区,这在澳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5万民众涌上街头争睹这一历史性时刻。黄燕慧与其他几位特区武术选手都有幸成为火炬手,参与到北京奥运盛事中来,共同分享这一让全中国人民骄傲的时刻。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莲花宝地。

在这片土地上,中西荟萃,新旧交融;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交织在一起;在这里生活的居民,民风淳朴,勤劳智慧,包容共济,和谐相处。澳门回归10年来,经过探索又找到了公平、共富、和谐三大价值。我们相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全体澳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一定能谱写出文明和谐的新乐章。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