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燃烧的艺术之光

2009-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梅 我有话说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开幕式过后,场面却更加热闹。许多慕名而来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特地在开展后两三天赶来,本以为可以安静地观摩和温习这些经典作品,出乎意料之外,参观的人流量依然可观,周日小朋友们的大量涌入更是

让中国美术馆增添了不同以往的活泼和生气。此次展览充分显示了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的艺术号召力。杨之光用一个展厅陈列他的代表作,两个展厅陈列他所创立的美术中心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同时,还在北京雍和艺术区举行了外围展“杨之光书法”。

从1954年创作《一辈子第一回》,到1999年大型主题画《九八英雄颂》,杨之光一直与时代同行。《矿山新兵》、《浴日图》、《激扬文字》几乎是当代每个学习人物画创作的人必临的范本。在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人物画创作几乎在每个重要年代都有代表性作品问世,成为祖国发展的形象见证与视觉象征,成为中国当代美术不可分割的部分。

杨之光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后一次举办展览,因为他是一个“无画”的画家,既没有存画,年事已高也不能创作新画。1997年―1998年间,杨之光将毕生心血作品1200件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此次画展的100多幅作品全是“借”来的,91张来自中国美术馆,其他的则从广州艺博院、广东美术馆和广东美院借了一些,少数几张由私人藏画家借出来展览。如今,他的孩子想要父亲的画,还得从私人藏家手里买回来。

杨之光在水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业界公认,他的诗歌、篆刻亦与画比肩,堪称诗、书、画三绝。他自中学始跟书法家李健学习,一生治八百方印;诗歌跟随顾佛影先生学习,出版过诗集。杨之光认为画家不能仅偏重绘画一门,应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中国画是一个综合基础,书法的用笔跟绘画是相通的,就连简单的题款、题字,都需要书法的功底。而诗歌原本就是中国画的意境,因此诗画本来就是一体的。杨之光说,自己画的一批舞蹈画就完全是书法作品。

杨之光强调,教育是他的主要职业,他更愿意把教育家放在著名画家身份前。他说教育培养新人,比自己画几张画有意义得多。杨之光退休后曾短暂驻留美国,同时周游世界,考察各国艺术发展。他意识到艺术教育应培养人的创新意识,而不仅仅以培养职业艺术家为目标。因此,他在晚年促成了“杨之光美术中心”的设立,如今规模渐大,全国已有9家。

“培养画家,不要到我的美术中心来。”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杨之光坚定地告诉记者,美术中心重在以艺术的形式、美术的手段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从小习惯创新,而非抱着功利性目的培养画家。这种培养成果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杨之光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仅仅强调技法的训练弊大于利。他看到,创意教育是我国幼儿教学的一个空白,中国的工业产品走不出模仿之路,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意。“我在美国根本买不到中国的工业产品,制造地是在中国,但是设计是国外的。我的理想是,将来中国的工业创意设计,能由这帮小孩来完成。”

杨之光说,生命不能延续,但艺术可以延续,教育生命更加可以延续,教育使永不停息的生命长河奔流向前。他愿自己是长河中的一盏航灯,燃烧不熄的艺术之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