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化进程中的打工子弟学校命运

2009-12-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少春 姚薇薇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诸多矛盾纷纷显露出来。城市中打工子弟学校的出现及其命运,不断引来多方面的关注。不少热心学者和专业人士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帮助打工子弟学校渡过困境和难关,并以此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公平的重要标志。然而,深入追究实际问题之后,却让我们更多地想到这个问题

与城市化的联系。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之快、启动之猛是当今世界所罕见的。早在《2001-200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专家们就已经提出,要在50年后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5%。于是,一波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运动,在中国广泛展开。直到2009年的今日,根据相关报告,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上个世纪末1999年的30.89%(武力:《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发展到2008年末的45.7%,城镇人口从不到3亿9千万发展到突破了6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2009年)。

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民工的到来,他们参与城市发展的建设,为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据报道,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发布的城市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1.4亿人口。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如何解决这部分农民工留在城市,扩大经济内需,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测算,这部分农民工及其家属核算起来,应当有3亿人口。如果使这部份人口留在城里,将会大大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效扩大经济内需。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很令人兴奋的计划。不过,它也使一些因农民工进城而带来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了。

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与农民工融入城市相伴随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以北京为例,2008年底,北京市外来人口总数已经达到465.1万,而其中农民工人口占绝大多数。2000年,北京市适龄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数是9.8万,2003年增长到24万,到 2006 年达到36.6 万,2007 年已经超过40.5万。在2007年统计的流动儿童中,有25万人在公办学校学习,30%以上只能在私立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另据推测,2009年北京市在打工子弟学校学习的流动儿童应当有17万之多(王芳:《北京市适龄流动儿童教育状况分析》)。这样看来,以北京市为代表的打工子弟学校,在解决流动儿童入学方面,已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个打工子弟学校的自身条件怎样,又能否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需要呢?

据了解,北京城市打工子弟学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办学条件简陋,校舍、卫生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北京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调研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1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其中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20所、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21所)中,98%的学校场地校舍是租用的,其校址开办学校前主要是荒地或是养殖场、建材市场、仓库、工厂和废旧校舍。即便在具有办学资格的学校中,也有2所学校认为自己的办学条件未达到办学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和家长也同时反映,学校存在校舍面积小、质量差、教室拥挤、课桌简陋、缺少取暖与降温设施、没有操场或操场小,没有体育设施或设施简陋,食堂卫生条件差、饭菜质量差,住宿环境差、不卫生等问题。根据此项调查,41所学校中,共有教师1276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14%,具有大专学历的占55%,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占到了20%。调查显示,还有相当多的学校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在其中的一项针对442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11%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53%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专门学过师范专业的教师只占15%。此外超过一半(52%)的教师在这里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份工作,真正想做公益的不到10%。同时,教师的稳定性也成为突出问题。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8%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超过了3年,还有51%的教师不准备在所在学校长期工作(指为期三年以上),32%的教师有过在2所或3所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50%左右的受调查学校反映,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调研组:张雪梅《北京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调研报告》,2009年2月24日)。

打工子弟学校如此的办学条件,就不难想象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了。据调查,71%的学校学生在北京享受不到任何针对中小学生的福利政策,在其他受调查学校中,只有20%的学校学生可以享受公园门票的优惠,15%的学校学生享受公交IC卡的优惠,12%的学校学生享受半价火车票的优惠,享受这些福利政策的学生只限于有学籍卡的学生,没有学籍卡的学生却不能享受。而在社会保险、体检等方面,同样无法满足一所正规学校所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要求。调查中有办学资格的学校,只有45%购买了学校责任险,并没有达到北京市教委的有关“被批准的自办学校必须上校方责任险”规定;同时,面对同样需要健康保证的打工子弟学校学生,被调查的大多数学校从来没有安排过学生体检。

打工子弟学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给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了难以消磨的烙印,更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有73%的学生感到在现在的学校很不开心,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期望到公办学校上学(同上)。与此同时,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城市身份认同感。另根据一项涉及3717份问卷的调查,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真正认为自己是北京人的只占到总数的26.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调研组:《城市夹缝中生存的“社会第三单元”―――北京市部分农民工子弟状况调查报告》,2008年10月)。

北京市的打工子弟学校学生情况,带有大城市中此类现象的普遍性特征,据了解,上海、广州等城市在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与管理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上海市早在2001年,打工子弟学校就已经有500所之多。教育质量差、教师缺少资格证明、学校无办学许可、师资东拼西凑、赢利目的突出,成为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普遍现象。某些城市甚至还曾出现因学校财务管理混乱,长期拖欠教师工资,老板携款外逃,引起教师集体上访、罢课事件。

打工子弟学校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教育资源的不足,更使得这种新兴的教育实体让人难以确立信心。以教师工资为例,根据《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走向优质均衡的30年》公布的数据,本市教师18个区县2008年教师平均工资最高的区每年5.2万元,而部分山区仅为2.9万元。而根据调查,30%的教师月收入低于800元,65%的教师月收入集中在800-1200 元之间,超过1200 元的教师极少,甚至还有12%的教师反映学校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张雪梅:《北京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调研报告》,2009年2月24日)。也就是说,打工子弟学校的工资水平比北京市收入最低的学校工资水平还要相差几倍乃至更多。这让我们重新想起中国房地产研究会顾云昌副会长曾引用一个农民工说过的话:“中国城市土地太硬了,我盖不了房子,只有回家盖房子”。农民工没有钱在城市中盖房子,他们当然也无力承担私立学校符合标准的教育,而打工子弟学校又如何满足打工子弟教育的要求,存在下去呢?《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称:“十二五”期间(2010年至2015年),中国改革开放将进入“深化攻坚”阶段,同时,也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城市病的多发期、爆发期。那么,反映城市化过程的打工子弟学校会不会成为留给“十二五”期间的城市病呢?

城市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集中问题,它与城市资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应当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过度城市化,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危害长远的城市病,这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通病。打工子弟学校反映出的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值得反思的现象。促进城市化,解决农民工留在城市的问题,不能仅仅是让他们留在城市,却远离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毕竟城市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的,而不仅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