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议读书

2009-12-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熙武 我有话说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读书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

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我们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我们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德才兼备,重视干部的学历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但其实质是尊重才能、重视素质。而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把书摆满了书架,名为读书,实为装潢门面;有的同志读书就是为了一纸文凭,其能力素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时就提出了“本领恐慌”的概念。他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要克服本领恐慌的唯一办法就是注意读书,不断“进货”,提高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因此读书既是为了事业和工作,也是为了修学储能、提高个人素质。

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困惑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因选择太多而迷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以有涯逐无涯,殆矣!”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只要把这些具有真理价值的经典真正悟透了,我们遇到风浪就站得稳、遇到问题就想得通、遇到诱惑就顶得住,遇到矛盾就化解得了。

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能用科学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对待自己的著作,在《共产党宣言》不同版本的序言中敢于承认自己的某些观点已过时,强调要对有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就是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说话之乎者也,文气十足,于人于国于家毫无益处。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