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嫦娥舒袖舞蹁跹

2009-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李建斌 本报记者 杨荣 我有话说

她自幼学戏,39岁就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为了能让更多观众看上戏,她放弃优厚待遇,毅然离开国有剧团,自筹资金,创办了民营剧团,让数百万观众近距离欣赏到了晋剧名家的艺术魅力。她就是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被乡亲们称为“嫦娥剧团团长”的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嫦娥。

走出国有剧团,让“梅花”开在民间

胡嫦娥出生在素有“晋剧之乡”美称的清徐县,从小酷爱晋剧,十多岁就考入山西戏剧职业学校学晋剧。学校一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太原市实验晋剧团从事青衣和闺门旦演出。虚心学习,刻苦实践,胡嫦娥很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声音委婉清丽,甜美顺畅;扮相俊美洒脱,亭亭玉立;表演真挚沉稳、细腻传神。胡嫦娥不仅成了团里的“台柱子”,还成了闻名三晋的晋剧表演艺术家。

“观众喜欢我的戏,只有给观众演更多的戏,才能回报观众的厚爱!”处在艺术生命黄金时期的胡嫦娥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但事与愿违,受国有剧团体制的制约,一心想演戏演好戏的胡嫦娥却经常无戏可演。胡嫦娥觉得很对不起观众。

2004年初的一次演出成为胡嫦娥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演出一结束,一位赶了20来里山路专程来看她演出的老人泪流满面地对她说:“你演得太好了,这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好的戏!”面对老人的赞扬,胡嫦娥却感到深深的自责:“作为梅花奖演员,一年四季很少为群众演出,偶尔演一场就受到这么高的赞扬,良心上实在说不过去!”“自己办一个剧团,让‘梅花’开在民间!”想到做到,胡嫦娥立即向领导说了自己创办民营剧团的想法。

团领导劝她“不要义气用事”,但胡嫦娥志坚如铁。在同为晋剧表演艺术家的丈夫王效峰和众多亲戚朋友的支持下,2004年3月,嫦娥艺术学校挂牌;同年11月,晋阳艺术团成立。

深入山庄窝铺,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

有了自己的剧团,胡嫦娥如鱼得水,每年都要亲自为群众演出500多场,足迹遍布晋、陕、冀、内蒙古、豫五省区的上千个村落。

到基层演出,有的条件很差,舞台大多是临时搭建的,演员在台上经常吃风咽沙,迎雪吞冰。夏天酷暑蚊虫尚能应对,一到冬天,寒风刺骨,化妆时油彩冻在脸上抹不开。面对演员的抱怨,作为“名角”的胡嫦娥经常开导大家:“晋剧是三晋人民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成果,群众这么喜欢,咱再苦再累也得满足群众的要求。”她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台演出,有时还应群众要求加场演出。在她的影响下,剧团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精神。在演出上,无论是在几十户人家的山村,还是几万人的大庙会,胡嫦娥都要求演员们认真对待:“人家请我们来不容易,要对得起观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加戏要求,胡嫦娥总是对大伙说:“这正说明观众热爱我们,喜欢看我们的戏,这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我们得加倍报答!”

外出演出,有时还得冒生命危险!2005年,胡嫦娥带着剧团在革命老区陕西省绥德县赶场演出,因天黑路差,拉演员的车翻入深沟,胡嫦娥右腿骨折,住进了医院。第二天一早,有一位老大娘就提着鸡汤来看望她。面对大娘质朴的脸,胡嫦娥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给乡亲们好好演几场戏!”两个月后,走路还一瘸一拐的胡嫦娥就带剧团来这里给乡亲们唱段子,高兴得乡亲们直拍手。

强化企业管理,让剧团科学发展不断壮大

剧团要发展壮大,最要的是“和市场亲密接触,并按市场规律管理经营好剧团”。胡嫦娥坚信:“只要有一流艺术人才和高质量的演出,就不愁没有观众,就不愁没有市场!”

提高演出质量,人才是关键。剧团聘请专业导演、作曲家来排剧目、定音乐、做唱腔,高薪引进关键演员,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演员。

培养年轻演员,胡嫦娥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制定练功补助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演员刻苦学习;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办班,为有艺术天赋的青年演员提供系统学习戏剧理论和表演的机会;积极参加专业比赛和兄弟剧团的艺术交流,让年轻演员积累舞台经验,提高表演技艺;请来老艺术家指导,确保唱腔严谨和动作规范;引导和鼓励演职人员参加专业考级和职称评定。在胡嫦娥的努力下,70名青年演员茁壮成长,其中40人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剧团走向市场,剧团的管理也得符合市场规律。认识到这一点,胡嫦娥在内部实行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演职人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为每一个人办理了劳动保险;实行工资协商和奖励相结合的劳动报酬制度,充分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制定演出管理规程,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一系列好举措让嫦娥剧团取得了长足发展:演出团由一个变成三个;演职人员从60人增加到240人;年平均演出1500多场,收入750多万元。

打造精品剧目,让艺术之花永开不败

“剧团要长盛不衰,必须打造精品剧目!惟如此,嫦娥剧团的艺术之花才能永开不败!”

建团之始,胡嫦娥就把“出精品戏”列入剧团发展的长远规划。有了人才支撑,嫦娥剧团先后排演了《莲花庵》、《杨门女将》、《宫变》、《芦花》、《逆子伐》等一批享誉三晋的精品剧目,剧团可演的剧目达六十多个。但胡嫦娥并没有满足。2008年5月,她又争取到太原市文化重点项目、大型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的排演。

她认真研究剧本,提出“不仅要在主题立意上,而且要在音乐唱腔、舞台布置、灯光背景、演员配置上,也要体现出大气大雅大义大度的人文理念和艺术风格”的高要求。内行人都说“这要求太苛刻了”,但她成功了。该剧在今年7月举行的“太原文化艺术周”一亮相就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之后在12月中旬闭幕的中国戏剧节上又得到专家的赞扬,获“优秀剧目奖”。

据统计,嫦娥剧团创办五年来,共获得全国性奖项17个,省级奖项25个,市级奖项26个。今年国庆节前夕,由嫦娥剧团为班底、由胡嫦娥等六位晋剧“梅花奖”演员组台演出的梅花版《打金枝》剧目,还作为中宣部、文化部的选定剧目,晋京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演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