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影视作品中的澳门形象

2009-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晓东 我有话说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两岸三地影视剧创作出现了“澳门回归”题材热。据悉,在海峡两岸及港澳影视工作者积极参与下,目前陆续开播、上映和制作之中的有关澳门的影视作品有10部之多。

今天的澳门已经被日新月异的精彩繁华所取代,而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那个难忘的历史瞬间。用10年时间,“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从零起步,把澳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成了国际瞩目的经济腾飞热点。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亲眼目睹澳门1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可以从中感受到澳门人对家乡对未来越来越强烈的信心。

10年巨变铸就澳门信心

10年前澳门回归时,年仅9岁的澳门小女孩容韵琳在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演唱了由爱国诗人闻一多作词、广州音乐人李海鹰谱曲的《七子之歌》。从9岁到19岁,和自己的家乡一起成长,这位“回归女孩”用自己的青春见证了澳门的巨变。

如今,容韵琳是澳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8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中,她再次唱响李海鹰创作的《盛世莲花》。这首歌不再有当年《七子之歌》的苍凉,旋律里流出的满是晴朗和自信。

“回归10年来,澳门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心的变化。”纪录片《澳门十年》总制片人、总编导刘文说,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这一历史瞬间却蕴涵了澳门太多的“变与不变”。12月11日起在央视一套播出的这部8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中,200位见证了10年间澳门发展历程的民众和50位参与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政要,相继走进镜头。他们身上最让人震撼的,就是10年来的巨变带给澳门人的信心。

同样,历时一年多拍摄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你好澳门》,于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12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这部影片涵盖了澳门几百年的历史沧桑,通过几位颇具代表性的澳门人的故事,全面展现了澳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和风土人情:回归游行中高举“回归啦”牌匾的劳工子弟学校校长唐志坚;对澳门具有浓厚情感的法国著名烹饪大师艾伯骏;加入中国国籍、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土生葡人大律师欧安利。通过这些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族群的澳门人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切身感受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民众对“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认同和人心所向。

澳门人形象日趋丰满鲜活

电视剧中,由海峡两岸和香港艺人联合打造的《莲花雨》率先拉开了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序幕。由中央电视台斥资1900万人民币,为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拍摄的这部30集青春励志大剧,通过澳门回归前后以乔子良为代表的一群充满阳光朝气的澳门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开办人杰网的自主创业奋斗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几位澳门新生代年轻人为理想为爱情执着、奋斗、创业、成长的故事,用青春逼人的视角掀开了澳门这座大都会的生活画卷。剧情内容跨越了自1999年澳门回归到2009年的10年历程,而回归后,剧中澳门年轻人锐意扎根澳门、对澳门不离不弃的感情,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更是打动荧屏前无数年轻人的心。

被称为首部澳门本土电影的《奥戈》公映了。作为澳门社会中最为独特的一个群体,作为澳门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土生葡人的现实生活也第一次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奥戈》剧情以1999年澳门回归前几个月一个澳门土生葡人青年的彷徨和选择为主线,反映特定时空下真实的澳门和澳门人。“了解真正的澳门绝对不是去赌场,而是要去了解这些‘土生’。”导演张驰认为,《奥戈》故事寓意着大历史背景下个人的“身份认可”问题,主人公的命运也折射出几百年来的殖民统治带给澳门这座小城光鲜外表下的伤痕。

而从细节处入手、从小人物入手的电视剧《瑞莲》,同样可以成为观众了解澳门历史的一扇窗。作为献礼片,到处都打上“澳门印记”的《瑞莲》,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澳门为背景,通过讲述一段人生的悲情励志故事,展示了澳门人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此外,反映出生于澳门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少年生活的电影《少年星海》,讲述当年国民党海军美式登陆舰“联荣号”起义,在澳门内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电影《澳门一九四九》,讲述何明义从一个国难当头的爱国青年成长为澳门企业界巨贾的电视剧《镜海风云》,这些影视作品里的澳门人形象,浓缩了澳门的沧桑巨变。

文化遗产打造“澳门名片”

原汁原味的澳门政治经济、风土人情,让《莲花雨》在荧屏上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现代澳门生活画卷。荧屏下甚至因此掀起了一轮有关澳门旅游的火爆话题,网友称,《莲花雨》不仅是一部青春励志大戏,也是一张不折不扣的“澳门名片”。

据透露,全剧拍摄曾辗转珠海、澳门等地名胜实地取景,独具澳门风情特色的大三巴、渔人码头、澳门机场、手信店、甚至大街小巷皆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在该剧中留下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日前,看过该剧的观众纷纷表示,非常喜欢澳门的建筑,有机会一定会去澳门看看。

澳门历史城区的一砖一瓦沉淀了澳门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澳门人的民风民俗,又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澳门十年》的镜头掠过140年历史的澳门东望洋炮台、穿越澳门历史城区,带我们游览大三巴牌坊和妈阁庙,拜访圣母雪地殿教堂,观赏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的岗顶剧院,观众们可以透过镜头见证澳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申遗成功的过程,感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体味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民众对文化遗存的尊重、文物保护意识,凸现澳门人的文化自豪感和“中国心、澳门情”的感人情怀。

郑家大屋、东望洋山灯塔、卢廉若公园、塔石广场,当影视创作者用画面把它们剪辑在一起的时候,丝毫感受不到突兀,在澳门,400多年的时间早已把它们融合为一体。踏上这块土地,满眼都是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交融。在这些以澳门回归10周年为题材的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16世纪的庙宇仍然香火鼎盛,17世纪的古堡变身酒店的露天餐厅,18世纪的官邸内可以观赏前卫的艺术作品……这一切,就是澳门文化遗产常青的奥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